第36部分(第1/4 頁)
戰,連敗金兵,死前仍不忘激勵子弟殺過黃河。嶽少保精忠報國,四次北伐,壯懷激烈,使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這兩大英雄,又怎能不使世人欽佩。”
眾人頻頻點頭之際,劉三寶叫道:“是,是,連那些小孩子都知道宗爺爺、嶽爺爺了不起!”說這話,似乎他早已不是“小孩子”似的。辛棄疾已抓起酒壺,自己斟滿了第二杯酒,冷冷道:“晚生厭惡的兩人一個自然是秦檜,另一個卻是當今天子趙構!”
其時除了秦檜死黨,天下人都深厭秦檜,卓南雁等人聽他說起厭惡秦檜,那是一點不奇,但他說厭惡的第二人卻是號稱大宋的“中興之主”趙構,眾人全不由一愣。辛棄疾舉杯痛飲,沉聲道:“苟安求和,殘殺忠良,若無趙官家的鼎力相助,狗賊秦檜未必便敢如此肆無忌憚。”眾人心內都是沉甸甸的,悶頭凝思不語。
辛棄疾緩緩舉起第三杯酒,眼望張浚,道:“晚生看不透的那人,卻是德遠公!”眾人早知辛棄疾言辭犀利,哪知他竟會當面將鋒芒直指張浚。張浚那兩道長眉倏忽一揚,笑道:“幼安老弟怎地看不透我了,難道我也和那魔教教主林逸煙一般行事乖僻麼?”
辛棄疾目光卻毫不退讓,道:“當年德遠公數月之間平定苗劉之叛,隔江傳書一紙喝退兀朮,都督大名,響傳天下!但都督當年措置不當,激起淮西兵變,使嶽少保北伐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有志之士莫不扼腕嘆息,晚生淺陋,自然看不透都督!”他語音極為平緩,說的這幾件事卻不啻平地驚雷,便連羅雪亭的臉上也不由微微變色。
辛棄疾所說的“平定苗劉之叛”和“隔江傳書喝退兀朮”這兩件事,都是張浚生平的得意之事,但“淮西兵變”卻是張浚心底的大痛。
當時皇帝趙構對岳飛極為倚重,命岳飛去淮西行營接收左護軍五萬兵馬,甚至在手詔中寫明將全國大部分兵力交給岳飛“節制”。岳飛自然欣喜若狂,滿懷豪情地準備接收淮西兵馬,全力籌劃北伐大業。但在當時任右相兼都督的張浚看來,節制全國兵馬、揮師北伐的重任只有自己才名至實歸,便極力想把淮西五萬兵馬留給自己的都督府親自排程。在張浚的全力謀劃之下,趙構終於收回成命,派旁人接收淮西兵馬。但因所用的儒生官員難以服眾,竟激起了淮西兵變,五萬淮西兵馬一起投降了偽齊。
本來也是主戰派的張浚只因一時之妒,終於使岳飛全力籌劃的北伐大好局勢毀於一旦。自那之後,趙構便對岳飛等武將更加猜忌,岳飛也失去了統率各軍、全力北伐的大好形勢,只能率著本部岳家軍孤軍奮戰了。
眾人想不到辛棄疾耿介直率如此,誇讚了張浚生平得意之作後,又直揭他心頭的傷疤。卓南雁心頭更是若有所思:“早聽易伯伯說過,嶽少保、張都督和老相李綱,都是朝中抗金的中流砥柱,但張浚都督先是排擠李綱,後又妒忌嶽少保,怪不得抗金大業難以成就。”羅雪亭眼見張浚神色蒼冷,便乾笑一聲,正要出言相勸。張浚已經冷著臉緩緩立起,眾人見這統率過千軍萬馬的老帥,臉色鐵一樣的黑著,心底都不覺蕩起一陣寒意。
“幼安老弟教訓得是!”張浚忽地哈哈大笑,起身在亭子裡緩緩踱步,豪放的笑聲裡分明裹著幾分蒼涼,“連老夫自己都有些看不透這個張浚都督,何況是天下之人!老子曰,自知者明,可老夫偏偏少了些自知之明!”辛棄疾見他出言自責,心下倒也有些歉然,忙也慨然立起,拱手道:“晚生只是想勸誡都督,只有戮力同心,才能北定中原!適才狂言冒犯,別無他意!”
張浚呼地攬住了辛棄疾的腕子,點頭道:“我張德遠素來不將旁人的話放在耳內,但幼安這句話說得甚好,戮力同心,北定中原!當年劍狂卓藏鋒建立四海歸心盟,實乃遠見卓識的第一等大事!我炎黃赤子若真能四海歸心,天下還有何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