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攻趙-01(第2/7 頁)
家公子如此落魄的模樣,心都快碎了,這可是韓國尊貴的公子,怎麼能幹這樣粗鄙的事情,秦國真是太過分了!
姜珂:別心碎,一會兒你也會去幹這些事。
就這樣,韓國兩個最大的犟種湊到了一起,有個同道中人,至少倆人都不會得抑鬱症。
姜珂對張良的關注沒持續幾天,因為她實在是太忙了,韓國被滅後,那些韓國原本的官員是去是留,韓國黔首應該怎麼處理,從何處調人去治理韓國各個郡縣,韓國面積雖小,但善後工作處理起來也不簡單,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韓國原本的那些宗室貴族應該如何處理。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眾說紛紜,各有想法,但最後答案卻毫無意外地殊途同歸。幾千年前的古代,某種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張儀呂不韋等人開創了布衣相卿的先例,但階級觀念仍然在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沒有一個人想要弄死韓王,畢竟趕盡殺絕實在不是什麼君子所為,眾人想到的最過分的辦法也無非就是把韓國宗室貴族們遷移到陳地軟禁起來,過著依舊有人服侍,好吃好喝的生活。
但按照姜珂所言,那就是殺殺殺。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故一呼即成勁旅,以扶之者眾也。如今韓國餘孽便如同百足之蟲,後患無窮。雖然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最終實現了,可如果把楚國最後這三戶也殺掉呢?
但是也不能現在就下手清繳,以免其它五國看見韓國王室下場後如夢方醒反應過來,鐵了心地聯合起來合縱抗秦。
所以姜珂和嬴政商議過後,還是決定按照原計劃將韓國王室遷往陳地軟禁起來,給他們好吃好喝,讓他們衣食不愁,引誘他們沉湎淫逸,再無復國之心,別的國家尚不確定,但齊國見了韓國王室戰敗後還有這般舒適的待遇,大機率會不戰而降,斂手待斃。
然後養肥了再殺。
春秋時期的政治是貴族政治,無論是七國也好,或者百年前那些小國也罷,主要就是親戚在內鬥,大家八百年前都是一家,打來打去,都是各位貴族之間的鬥爭,就像韓王,即使輸了,那也能當個富家翁。只有黔首才是這些戰爭中唯一的受難者。
只有王侯的門庭裡才會提及仁義,短褐
穿結,簞瓢屢空的黔首們才不知道什麼仁義不仁義,只有給他們好處的王和國家才是有道德的王和國家。
韓王讓他們吃豆飯藿羹,秦王讓他們吃土豆番薯,不僅味道變好了,幾天裡還能飽腹一次,那秦國就是有道德的仁義國家。
在處理潁川郡的後續過程中,秦國發生了一件大喜事,嬴政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
因為恰好出生在韓國都城新鄭破滅時,所以按照《詩經》中《鄭風》這篇為他取名為扶蘇。
公子扶蘇。
親眼見證歷史人物的出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以言表,但姜珂沒有太多時間感慨,因為她實在是太忙了。
打工中,勿擾。
……
到了初夏時節,韓國王室正式啟程遷往陳地的前一天,有一位負責看管他們的官吏特地來內史府尋找姜珂,和她稟報了一件事情。
張辭突發高熱,陷入昏迷,若再不治療,恐怕活不過明晚了。
聞言,姜珂這才意識到,自己這幾個月實在是太忙了,倒是把張辭這人給忘了。
張辭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因為史書中根本沒有記載,但他的身份卻又很不一般,因為他就是張良那個沒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早死怨種弟弟。
也不知道老張家到底是什麼基因,張辭同樣體弱多病,甚至比他哥還要身體不好。
因為張辭本來就是被內史騰加塞進去的,不是韓國王族,所以姜珂很輕鬆地就把他給撈出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