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接二連三老物件(週末快樂)(第1/6 頁)
伸手不打笑臉人。
特別是這個漏勺笑的還很諂媚、很討好,衝著他不好說硬話。
正好王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倒也不擔心他看出什麼,這樣既然他願意來忙活,王憶便沒有拒人於千里之外。
他讓漏勺去燒火煮糯米,煮八成熟。
這是技術活,大迷糊還真幹不了,而對漏勺來說卻是小菜一碟。
真正要展現技術的,還得是王憶。
八寶飯的精髓不在飯上,就像老婆餅的精髓不在餅裡。
八寶飯對配料要求很高,這方面王憶倒是有所準備,他在市場買到過成品的八寶飯配料——一份一包料,他買了一箱子。
像江浙滬一帶尋常做八寶飯是用豬油來溫鍋,這配料是用黃油,相對豬油來說黃油更香甜一些。
黃油在鐵鍋上抹一圈,再把各種乾果、果脯倒進去,這就是‘八寶’了,蜜餞、棗泥、蓮心、桂圓、葡萄乾、核桃仁等等,東西還是很全的。
工業化美食就是有這個好處,你別管味道是不是地道,反正配料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剩下的就是等待糯米飯出鍋。
糯米飯八成熟,拉開鍋蓋當場有熱氣騰騰的冒起,帶著糯米特有的香甜。
這時候的糯米還不太熟也不太黏糊,王憶門窗都開啟,頓時有海風嘩啦啦的吹進來。
糯米香甜滋味一下子被吹出去了。
守候在外面的學生使勁呼吸,那呼哧呼哧的聲音跟開了一臺臺的小功率抽油煙機似的。
等到糯米涼一點了,王憶用鏟子給它們換鍋子,貼一層糯米鋪一層豆沙,鋪一層豆沙再來一層糯米!
漏勺看呆了:“王老師,你、你哪來這麼多豆沙?這夠你開個包子店賣豆沙了!”
王憶淡淡的說道:“滬都有的是。”
漏勺羨慕的說:“你也真捨得,這麼多豆沙呢,要是擱我家裡我能吃到過年。”
王憶又淡淡的說:“你去滬都買就是。”
漏勺不說話了。
我賣屁股也買不了這麼多豆沙啊!
鋪好豆沙和糯米,剩下的就是繼續加水煮,煮最後一波。
這一次不用加水太多,讓糯米能吸收足夠水分煮熟就可以。
王憶讓漏勺來控制水量,漏勺出於謹慎多用了點水——八寶飯煮爛糊了一樣吃,可要是夾生沒法吃。
木柴燒掉,熄滅灶裡的火剩下就是燜著。
此時天色已經黑下來了。
大迷糊拉開燈繩,一盞昏黃的燈‘唰’的一下子亮起來。
外面的學生們紛紛鼓掌蹦跳:“更亮了更亮了!”“王老師真厲害,這燈罩太好了!”
斷斷續續的歡呼聲、讚歎聲從山下傳來。
大隊裡的兩臺腳踏發電機都啟動了,所有的燈泡都亮起來了,比昨夜更亮。
等待燜飯的功夫,王憶去山頂邊上往下看了看。
與昨夜不一樣,今晚上在山頂看不到四個組裡那昏黃的燈光了,只能看見朦朧籠罩島上地面的光芒。
鋁箔紙燈罩起作用了!
王憶看見有些人家直接搬著桌凳到門口來吃飯,有社員走過看到了便打趣:“怎麼了,家裡沒電還能把飯吃鼻子裡?”
搬出飯桌的人家哈哈笑:“這不是省下二兩煤油嗎?出來吃飯多亮堂。”
“你這是薅集體的電羊毛!”經過的人開起玩笑,然後回家後他也把桌椅搬出來了。
能省煤油為什麼不省?
一晚上省二兩,仔細算算一個月省六斤呢!
還有人抬頭大聲的喊:“王老師,今天怎麼不說評書啦?”
王憶也大聲的喊:“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