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道君皇帝冷哼一聲,卻也沒有反駁,略一沉吟,即問道:「何處來的捷報?」
蔡攸趕緊遞上大名府與濟南府送來的軍報,朗聲說道:「賴陛下鴻福,將士用命,為禍河北山東的賊寇已經肅清!」
趙佶不置可否,待內侍呈上軍報後,略一翻看,似是不耐,說道:「朕今日精力不濟,你且說說。」
「臣遵旨!」蔡攸應了一聲,還沒開口,又聽官家賜坐。暗自一喜,心知有門!
落座之後,清了清嗓子,蔡攸這才開口:「陛下,自大軍戰略……失利後,一部留守太原,餘眾撤回河南。那河北山東兩地的刁民趁勢而起,侵擾州縣,為禍鄉裡。其中有一支賊寇,為首的號稱『賽翼德』,使一條長矛,剽悍過人。起初不過數十人,幹些剪徑的勾當,日漸坐大,嘯聚山林,劫掠村鎮,可謂是無惡不作,罪孽深重。數日之前,這夥賊人攻破武城縣,大肆燒殺,可憐那樸實百姓,遭此無妄之災,死傷慘重,背井離鄉……」說到此處,他語氣悲涼,面容哀慼,竟說不下去。
趙佶聽到這裡,略微側過頭,責問道:「此事為何不報?」
「這,陛下近日勤於修煉,而臣早已佈置下去,是以不敢打擾。」蔡攸一通忽悠。當日武城慘案報上來後,他唯恐此事觸怒本已不快的皇帝,壓下不報。如今,下面打了勝仗,倒成了他的佈置。
只見背對外面的趙佶微微頷首,似有認同之意:「接著說。」
「劫掠武城縣後,這夥該死遭瘟的賊寇直撲夏津……」
趙佶插了一句:「可是太祖朝馬仁禹的故鄉?」
「正是!陛下,也合該這夥賊寇倒黴,那夏津自古便是尚武之鄉,尤其治下有一徐家莊,更是了得,莊中漢子都是武藝高強之輩。陛下,不知對徐彰此人,還有印象麼?」蔡攸問道。
道君皇帝不假思索:「沒有。」
蔡攸討了個沒趣,繼續說道:「那徐彰乃西軍猛將,原為種諤部下,党項人畏之如虎,以禁軍都虞侯致仕。當時,臣還上奏挽留。」這雖然是實話,但當時徐太公得罪了童貫心腹,童貫向蔡京打了招呼,蔡京又向高俅施壓,才逼得徐太公上表引退。蔡攸那時,已與其父不合,你贊同的,我都反對,你反對的,我都贊成。所以,才上了一本,要求留用。
聽他這麼一說,趙佶似乎有些印象了:「然後呢?」
「那徐彰雖然致仕,可其忠君憂民之心未嘗懈怠。將兩個兒子培養成材,長子受恩蔭,在禁軍中任職。次子雖然年少,卻是個有勇有謀的少年才俊,賊寇兵臨徐家莊,派人索要錢糧牛馬,否則便要屠盡全莊,一個不留!」蔡攸說到此處,有意的停頓下來。
「豈有此理!天下,乃朕之天下!豈容反賊猖狂!」果然,趙佶大怒,手中奏章擲飛出去,嚇得內侍一溜小跑過去撿了回來。
「正是如此!那莊戶人家,都膽小怕事,惟獨這個徐彰次子,嚴詞拒絕!當場斬殺賊使,在保正,勇頭逃跑的情況下,聚集莊中少年後生,巧施妙計,全殲來襲賊人。又虛張聲勢,嚇退圍攻夏津縣的賊兵主力,其兄正在守城,兩兄弟裡應外合,這才有了此次大勝!」蔡攸說得眉飛色舞,興高彩烈。趙佶聽得頻頻頷首,心裡稍寬。
「陛下,臣自前線回京後,收到軍報,便一再囑咐地方。朝廷兵力有限,一定要徵召民間勇武敢戰之士,保衛桑梓。這夏津知縣明顯貫徹領會了朝廷的用意,這才讓徐彰的兩個兒子,有了用武之地。」蔡攸之話,第一表明此次剿賊獲勝,是自己的方針正確,首功嘛,當然是自己的。第二捎帶上了自己的爪牙,便是那夏津知縣。徐勝徐衛兩兄弟的功勞,居然成了在他的精神指導下,在夏津知縣的具體落實下才取得的。
趙佶又從內侍手中取過奏章似要翻看,卻提不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