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黜龍短劇 > 第二十五章 振臂行 (8)

第二十五章 振臂行 (8)(第1/6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重生之丶從撿到金丹傳承開始滄天帝尊第九萬次斬神隨身空間之帶著萌娃諸天種田劍仙!繡雲仙閣百日之夢靈斧傳混沌斑駁墟淵錄傳統玄幻冢皮囊鬼生老有命幻靈世界之靈霄打團請優先保護法師禁忌武夫咒啟靈淵我於幕後斬天道如果蠢貨穿越成警探雙生伴生獸

十月初十中午,濟陰郡郡治濟陰城開城。

在這之前,宋昌的兒子宋義護送著自己的祖母、母親,以及父親的屍首離開了城池,放棄回家或者敘職轉而去奔喪的,還有定陶令劉賁。據說與狼狽逃竄的郡丞以及駐地黑綬不同,這兩人發誓,待到將宋老夫人和宋夫人安穩送歸祖籍,然後葬了宋太守,必要血書朝廷請戰,屆時再行投軍,再來報仇。

這就是典型的忠臣孝子了。

平心而論,很少見了,尤其是大唐衣冠南渡後,最近幾百年,基本上都是講一個誰比誰更沒下限,而且很有些兵強馬壯者為上的意味,道德淪喪、統制混亂、倫理失序。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心思定,人心思統。

想一想大魏兩代皇帝,把關隴之外的老百姓糟蹋成這樣還能撐幾十年,所為何也?無外乎是一個一統四海的說法太讓人覺得天命所歸了。

故此,這番場景也頗讓雄伯南以下的幾位大頭領、頭領感慨一二。只不過,等到入城以後,絕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就被正經事給轉開了。

且說,一直到這個時候,外面的義軍才曉得宋昌出城根本是迫不得已……甚至可以說,昨日邴元正、楊得方等頭領近乎自大的猜測並不為過,因為城內本地出身的郡卒委實是不可能為郡守賣命的。

大魏朝廷不把東齊故地老百姓的命當回事難道是假的?

一畝地當兩畝地來徵收田賦,一戶人強行拆成三戶人收稅難道不是官府幹的?

宋昌堂堂太守,當日居然要用計才能透過一些中層軍官奪回部分郡卒,就已經說明問題了。劉賁的棄城,停留在小股部隊的戰術應用,也多因為如此。

而當義軍援軍大至,士氣大振後,城內從郡卒到豪強到基層郡吏就都指揮不動,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這反過來似乎更加映襯了之前房氏兄弟託大的可笑……原本他們只要什麼都不做,直接坐視尚懷志戴著黃花掀起兵變即可,卻硬生生在這裡耗費了義軍最寶貴的幾日時間。

轉回眼前,入城後,李樞和張行各存默契,李樞自去排程統合部隊,準備明日一早,立即去掃蕩剩餘四城,而張行卻又開始了他那一套自行其是:

放糧,府庫開啟,根據倉儲定下一半的糧,按照人口統計,算出每人大約得糧數量,然後公開在城內、城外各處放糧,救濟百姓。

賞錢,府庫內的錢帛取出兩成,作為城外義軍的賞賜……不過這次李樞和幾個頭領在這裡,張行倒是省事了,只將錢帛一劃,便不再理會。

然後自然還有燒債、建立分舵、招募定額新軍,也算是張龍頭的善後幾錐子了。

所謂有效沒效,先紮上幾錐子再說。

當然,事情跟事情不一樣,有些事情,是可以熟門熟路按部就班的,有些東西不是自己可以擅自處置的,比如說眼下在濟陰建立分舵,就有一個說法和一個問題。

“分舵的事情,李公有沒有什麼想法?”傍晚時分,忙碌了一下午的張行從倉儲那裡處帶著幾名協助的頭領回轉,立即來郡府見李樞,並當著正在與對方協商進軍路線頭領之面,毫不避諱的問了一個敏感問題。

“我沒有,咱們早說了,我攻你守,我東你西,濟陰這裡的事情,張龍頭自行處置便可。”李樞毫無意外的又一次展示了大度與信任。

而這種大度與信任,卻又總讓下面的大頭領、頭領們感到意外和詫異,進而浮想聯翩……這其中,有人自然是一萬個不信,只覺得這兩個外地人演的真像;有人卻是已經漸漸服氣,覺得這兩位委實是做大事的人。

當然,回到眼前,李龍頭說的好聽,張龍頭卻根本沒法自行處置這件事情。

“那我直說了。”張行也不客氣,只看著座中一名神色暗淡

目錄
穿進年代文抱大腿[八零]受氣包備胎她復活了東北之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