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臨流行(9)(第1/5 頁)
張行將一籮筐信件倒入火盆,做了燃料,只將那張表格揣上,便回去與白有思歇息了。
翌日,張大龍頭自離狐軍營中抽掉了約一千人,外加沿途彙集的包括魏玄定、單通海、翟謙等一些大頭領、頭領們,以及這些頭領的隨員、親衛,還有原本隨行的幫內精英,浩浩蕩蕩渡過濟水,然後往上游濟陰郡郡城而行。
未至城下,留守濟陰的黜龍幫右翼龍頭李樞、濟陰郡留後房彥朗便率濟陰城內的諸多留守人員,出城二十里相迎。
兩位大龍頭還有魏首席,三人沿河並馬而行,一路上談笑風生,指點江山,糞土四御,宛若至親兄弟一般,但更確切的描述,當然是同甘共苦開創了一份抗魏基業的幫內手足。
同行的諸位大頭領、頭領,也不是當年選頭領時醒悟過來一點東西就臉紅耳赤的雛了。
如今的這些人,最差最差的,也能做個實權縣令,正常而言,只要不是新來的降人,文官基本上能做到一郡之留後、副留後,軍事將領中最差的,一般有了千人左右的部曲下屈····這種地位,早就有豪傑、清客來投奔,親眷、朋友來幫襯,不然連前幾日發下來的《六韜》都讀不懂,也算是早就曉得了一些東西。
只能說,一路行來,抗魏樂觀主義精神洋溢著整個濟水,恰如金色的秋風灑滿了整個世界。
下午時分,日頭尚在,一行人已經遠遠望見城頭,李樞這才低頭相告,只在張行身側說了一件事情:
「其實不瞞張三郎,伍氏兄弟今日上午便從考城過來了,但聽到我們要出迎,反而有些不夠爽利,應該是自詡身份、修為,有些拿不下姿態,甚至以為我是故意為之,想借機逼迫他們低頭……」
話說到這裡,周圍幾個大頭領,包括一些資歷頭領,都有些冷笑姿態。
今時不比往日,伍氏兄弟名聲在外是不錯,出身名門也不錯,兩位成丹高手更了不得,但黜龍幫又如何會缺人?地盤在這裡,人力物力在這裡,如魯郡大俠徐師仁那種高手自然願意效力。更重要的一點是,一年多以來,整個東境風起雲湧,許多正當年的幫內高手都成功凝丹,似乎呼應了那些史書、經文中顯得玄而又玄的說法。
天下大亂,龍蛇並起,爭一時之機,據一地之勢,人便可自強通天。
這種情況下,伍氏兄弟便是有資格擺譜,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說實話,我覺得他們有些不合時宜了。」李樞繼續言道。「但我念著他們倆都是成丹高手,隨行的也有一位凝丹高手,而且跟那位魯郡大俠只想著回家安頓不同,這伍大郎和他部屬反魏的心思比誰都激烈,日後必然是幫中反魏的頂好主力,便給了他們些面子。如今讓跟他們一起來的王五郎,還有新來的那個考城常負,還有南面剛來的王焯大頭領,一起陪他們一起在城中稍作歇息,只說他們是剛剛抵達,暫且歇息,不必隨行······還望張三郎見諒。」
「無妨。」張行倒是真不在乎。「這天底下要是人人心甘俯首,事事遂意順心,反而奇怪。」
李樞點點頭,不置可否。
倒是其他頭領們轟然起來,都說張龍頭有氣度,弄得跟著李樞來迎的房彥朗幾人口乾舌燥,一時有些緊張。
須與片刻,眾人抵達城下,徑直入城。
而伍驚風為首,一群南陽義軍殘部到底是還曉得什麼叫做寄人篇下,什麼叫做兵敗來投,所以在伍驚風的帶領下還是與兩位王姓大頭領一起,外加一些雜七雜八之人,在郡府門前相候。
這一邊,張行遙遙看到為首一名錦衣中年人身材修長,正是當日曾在渙口有過一面之緣的那位,其人身後更是在伏牛山中印象深刻的那名壯漢,而王悼與王叔勇分別立在兩側…………哪裡還不曉得此人身份?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