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振臂行(1)(第1/4 頁)
九月廿三,東郡,白馬城,一場並沒有連綿下去的小雨剛過兩日,氣溫和煦,乾溼怡人。
剛剛過了中午,本郡都尉竇並便接到了郡中常駐黑綬李亭文的邀請,說是後宅中菊花盛開,正合觀賞,所以臨時擺宴,邀請竇都尉一起來賞花飲酒。
竇並原本並不想去,因為作為郡中負責軍事方面的次官,他這幾日明顯察覺到城中郡卒的騷動,從最要緊的白馬津到城防守衛,氣氛都有些緊張。
對此,身為關隴大族子弟出身的竇並當然曉得是怎麼回事……月初賊軍數十萬攻下了登州,然後肆無忌憚,攻城略地,訊息順著大河與濟水傳來,自然會對同樣屬於東齊故地的東郡產生劇烈衝擊。
但怎麼說呢?
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也不是從這幾天開始的,比之春日三徵東夷的百萬大行軍與夏日聖人忽然南巡帶來的影響與衝擊,這件訊息,反而早在大多數人預料之中。
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竇並猶豫了一下後,還是接受了妻子的勸告,選擇了暫停往白馬津的巡視,轉而往李宅而去。畢竟,髮妻說的也對,東郡的地理位置基本上保證了它要受東都指派,而曹皇叔在東都獨斷專行,靖安臺的地位大舉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這個時候不宜與李亭文鬧彆扭,哪怕對方是個河北人。
主意既定,換上便裝,稍作洗漱打扮,年方三旬的竇都尉便與妻子告別,騎馬佩刀,只帶著個親兵,昂然往李宅而去。
竇並先到,李亭文立即開中門迎入,禮節妥當,這讓竇並稍微舒心。
不過二人稍作寒暄後,李黑綬卻並不親自引人往後院去,反而只是指了一名家人帶路:
“勞煩竇都尉先往後院閒坐一二,我這邊還請了周郡丞與咱們柳郡君,不得不在此間持禮相候。”
竇並稍顯詫異,若是按照對方言語,這算是把白馬城內東郡一位郡守與軍政次官一起請了,加上李亭文字人,豈不是一郡之軍、政、特要員彙集一堂?
難道有什麼大事?
有大事為何不去郡堂商議?
聯想到近來局勢,竇並雖然依舊隨對方家僕往李宅後院而去,卻忍不住握住了佩刀,走到影壁前,更是忽然駐足,隔著門房回頭看自己隨行家將,坦蕩出聲:
“之前不知道郡君要來,只是尋常準備,未免失禮,竇七,你回去向你主母告知此事,讓她將那一罈‘碧水春月’取來,聊以助興。”
竇七本是竇並親父征戰沙場的親信下屬,竇氏子弟外出做官時往往都有這麼一位家將隨行,地位不同尋常,從來都是曉得機密大事的……此時聽來自然曉得是自家主人起了疑心,便即刻應聲,然後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整個過程快的根本來不及讓人反應。
然而,立在門外的李亭文見到這一幕,卻只是艱澀的笑了笑,並未多言。
竇並再度放下心來,直接來到後院,見到擺好的簡單席位和一些茶水點心,匆匆落座,四下一看,卻並未看到什麼菊花……但依然沒有什麼可說的,因為很可能是盆栽,甚至是臨時從真正花主人家中買來的也說不定。
又等了一會,東南出身的郡丞周為式也抵達,二人倒是放開聊了幾句話。
而又等了一刻鐘,本地主人李亭文終於折返,卻只是一人,然後匆匆落座,並直接開口:
“郡君遣了一位都管過來,說郡君本人近來身體不適,就不來了……”
竇、週二人聞言反而徹底放鬆,便要開口玩笑,偷得浮生半日閒。
然而,李亭文下一句話,卻讓二人愣在當場:
“不瞞兩位,我家中未有菊花,此宴也只是遮人耳目,是想避開一些人,與郡君還有兩位講一件事情……不是今日,就是明日,最晚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