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自由誠可貴(第2/3 頁)
小宅子說扔就扔了,就為了幫助忠義之後進身?
雖然說徐妙璟是徐氏族學裡唯一的優等生和讀書種子,但曾先生這也太過於仗義了吧!難道這姐弟也有個單身母親?
帶著股酸意,秦德威淡淡的說:“曾先生真是個好人。”
徐妙璇對此深表同意:“曾先生為人,宛如古之君子也!得知曾先生要離去時,我們姐弟去挽留,曾先生卻擔心誤了舍弟學業,打算帶著舍弟一起回揚州繼續教導。”
秦德威突然很想找曾先生問一句,你咋就不擔心我的學業?還是說,那徐妙璟才是你心目中的親弟子,而他秦德威就是個放養的野弟子?
咱這是個歷史位面,並不是武俠位面啊,曾先生你這行事作風簡直跟一個大俠似的
“那你就肯讓徐妙璟跟著曾先生去揚州?”秦德威又問道。
徐妙璇答道:“曾先生是個極厲害的人,他日必有成就。而且以我們姐弟的能力,找不到比曾先生更好的明師了,也只能讓舍弟繼續追隨曾先生。”
這話就真讓秦德威大吃一驚,以他穿越者的身份,自然知道曾先生以後能做到掌軍管民的邊鎮封疆大吏,用電視劇歷史盲的俗套稱一聲大帥也不為過。
可徐妙璇不過是個十幾歲少女,又如何看得出曾先生以後必然有所成就?他不相信徐妙璇也是個穿越者,反正他上輩子看文沒見過女穿越者知道楊一清王廷相的
面對秦德威的疑問,徐妙璇本來懶得解釋,但又想到有求於秦德威,只能耐著性子說:“朝廷邊患漸多,知兵大臣卻越來越少,焉能沒有曾先生出頭之日?”
秦德威更好奇了,一個少女真能有這樣的見識:“你再詳細說說。”
無知的人簡直煩死了,什麼都不懂還非要問到底,徐妙璇暗暗翻了個白眼,“近年來大臣以知兵聞名者,不過寥寥人而已,但王陽明去年沒了,楊一清高齡被罷官不出,王廷相也有六十了。
除此之外,真沒什麼知兵大臣了。以曾先生之志向,只要能科舉入仕並經略邊塞,必將趁勢而起。若朝中有援手之人,短短十幾年位列邊帥也不稀奇。”
秦德威算是服氣了,在同一個學堂裡混了這麼多次,真沒發現這少女除了身體很寶藏,頭腦居然也如此寶藏,簡直就是恟大無腦的反義啊!
但還是忍不住抬槓說:“你想得太好了,科舉之事最是玄機莫測,曾先生要是遲遲不能登科,那抱負也無所施展。”
徐妙璇不以為意的說:“那還可以去邊塞找一個大臣做兵房幕席,以曾先生的能力志向,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別人不說,就當今南京城兵部尚書王廷相老大人,同樣是懂兵事之人。曾先生如果明年鄉試不中,那找找門路拜見王老大人,你說王老大人會不會欣賞曾先生?”
你說是什麼就是什麼吧,秦德威轉而又問:“徐妙璟今年也不過十一二吧?何至於如此著急?”
“秦兄弟有所不知,我們軍戶子弟,每代必出一人頂班服役當差。我家本來是世官,舍弟論理只需頂替父親直接做武官。
但嘉靖三年我家被罷官奪勳,等舍弟到了十六歲成人時,再服役當差就只能是普通軍丁了,其中差距秦兄弟應當可以想得到。
所以若不想讓舍弟吃那苦頭,必須在十六歲前博取一個出身,哪怕是秀才功名,也足以讓舍弟免去軍丁卒子之苦。”
對此秦德威很能理解,他自己想搞功名,不也是為了逃避成年後的徭役和稅賦之苦嗎?不然哪天被拉去修黃河或者運糧草去邊境怎麼辦?
秦德威收起了地契,答應說:“我知道了,既然曾先生如此鄭重拜託,那我就盡力而為。”
這時腦子突然冒出個念頭,既然自己有門路縣試通,那要不要再收上十個八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