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宣傳戰(第2/2 頁)
,如今每一個旅都有士兵八千人,五個旅也就是四萬人。
為了最後的戰役,蘇澤還動員了所有後備役和退役軍官,甚至連南京陸軍學院的在校學生都拉到了徐州,這些七七八八的武裝力量也湊了四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從安南、朝鮮、南洋、琉球諸地徵調的軍隊,這些藩屬國僕從軍加起來也有五萬人。
後勤的人員,總體數量也和明廷的總數差不多,雙方都為了這場決戰而投入了全部的力量。
這個總兵力人數,並不是東南沒辦法動員更多的兵力,而是蘇澤認為如果能解決明廷,這些人數是對中原影響最小的作戰人數,如果和歐陸拿破崙戰爭那樣,動員上百萬人打會戰,那就真的要打成一片焦土了。
這就是單一民族和單一文明國家的優勢所在了,歐陸戰爭之所以每次烈度都這麼大,都是因為他們沒有統一共識,內部矛盾重重,每個國家都是自己的國家敘事。
但是中華一向有大一統的傳統,即使南北對峙對面,大家也都認為自己同根同源,只要決戰結束,那大一統就沒有任何的難度,統治就能順利的鋪設下去。
就在雙方厲兵秣馬的時候,突然一名明廷的使者來到南京。
大都督府內臨時召開的內閣會議中,徐渭對著明廷的書信嗤之以鼻的說道:
“和談?李成梁那匹夫真的會願意和談嗎?這不過是明廷還沒有做好準備的障眼法罷了!”
眾人紛紛點頭,但是蘇澤卻說道:
“明廷這不是真心要和談,而是打的宣傳戰。”
“只要我們拒絕和談,他們就可以攻擊我們‘民為邦本’的立國之本,說我們是虛偽小人,非要發動戰爭。”
“而明廷也可以拿著我們的拒絕動員上下,告訴他們沒有其他退路。”
徐渭皺起眉頭說道:“確實如此,沒想到李成梁竟然還有這份心機。”
蘇澤朗聲說道:“既然他們要談,我們就談!告訴明廷使者,可以在前線設立地點派遣使者進行和談,但是和談紀要和和談結果要向全體國民公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