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礦荒,銅的地位(第2/4 頁)
區的稅收能更有效的獲得,增加人口流動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等等。
總體上,囉薩在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實在稀缺,不過當地人倒是安居樂業。
緯度越高的地區,生活水平越低,西伯利亞地區的生活水平大多低於全國的平均生活水平。以烏拉爾東為代表,此處人口為70萬,66萬人生活水平為掙扎,3萬人為小康,1萬人為富裕。(生活水平評價方法有很多:人均國民收入指標,實際收入水平指標,實際消費水平指標,人均壽命指標,社會統計學派的恩格爾係數,人均卡路里或蛋白質攝取量指標等。其中國際通用的是恩格爾係數,2.2的番外篇我也用過,這裡我引進一個新的計算方法。主要是恩格爾係數太繁瑣,我想更快的計算)
(先說一下分類,50以上為奢華,30以上為富裕,25以上為繁華,20以上為安穩,15以上為中產,10以上為貧困,5以上為掙扎,0以上為飢餓)
在烏拉爾東,不到一千人的成功大資本家和企業家生活水平評分為52,奢華至極。總計2萬人的舊貴族和小資本家則是29(安穩)和39(富裕)。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不正常,為什麼貴族會比資本家缺錢。其實這是很正常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然會讓資本家有錢,但不一定有權。舊貴族沒落了,缺少錢但不一定缺少權。像《高老頭》所描繪的一樣,這也是囉薩所發生的事。為此,資本家才會去爭取政治權利,從而發展資本主義。而2萬人左右的教會的神父和工人分別是19(中產)和12(貧困),至於66萬生活水平都是8的農民和勞工,就是在掙扎了。
蘇示羊要在這開發礦場,就是瞄準著勞工和農民準備的。建造開發礦場,不能建造了就完事,而是要思考一系列事件。
就比如工人從哪來?按照囉薩當時的生產條件,就是隻用鎬子和鐵鍬來挖礦,也就是產量取決於工人數量。烏拉爾東的地區勞工農民數量其實還算多,但是為了把更多農民都趕出來做勞工,蘇示羊還是要圈地建造牧場。這一方面能提高產能,另一方面也能解決礦場缺人問題。
在這一條路上,蘇示羊倒是遇到了他所沒有想到的一些人物:十二月黨人。
蘇示羊是很佩服他們的。1826年12月14日,15歲的蘇示羊也曾看到過十二月黨人的起義,聽到過十二月黨人傳播的思想。可以這麼說,蘇示羊的思想有一部分是由十二月黨人奠定的基礎,並且隨著時間的發展生長為自己的思想。
當蘇示羊問到他們是否後悔發動革命起義時,他們回覆說:“我們的生涯是到西伯利亞才開始的,在這裡我們負有為自己所獻身的事業而工作的使命。”大多數十二月黨人的臉上依舊洋溢著笑容,雖然他們之中很多人會在西伯利亞死去,事實也確實如此。
先進的十二月黨人認為:要想改變當地落後的現狀,就要培養起一批人才。因此,發展教育就成為改變當地落後現狀的重要綱領。他們請求蘇示羊在辦理礦場的同時,順便辦理一些附設礦務學堂。
“朋友,教育興國。”十二月黨人緊緊握住蘇示羊的手,蘇示羊也重複道:“教育興國!”
蘇示羊是不反對的,畢竟自己同時也是文人集團的代表人物,在西伯利亞發展一些自己的勢力也未嘗不可。雖說與十二月黨人相交談合作可能會影響自己後來的仕途,那有什麼呢?
“那,就拜託你們了。政府方面的資金是動不了的,但是我會引資過來的。”蘇示羊緊緊握住他們的手。
告別了十二月黨人,蘇示羊繼續向東出發。按照計劃,蘇示羊最後的目的地是伊爾庫茨克(與我們世界的伊爾庫茨克相似。此地於1661年建為要塞,18世紀中葉為囉薩與東方國度貿易中心及囉薩帝國內地通往外貝加爾勒拿河流域的主要交通節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