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招賢納士…文武大會(第1/2 頁)
呂布離開之後,張闓就把賈詡、陳宮、張昭、張紘、魯肅、劉備、黃忠,兩個史部侍郎召到自己的御書房來,商議新朝建立,招賢納士之事。
因為繼承了太平道,有自己岳父張角打下的堅實基礎。所以張闓目前不缺基層管理人才,但是無比缺中層、高層和頂級的管理人才。
現在各地方的郡守和縣令,基本上都是以前大漢的那批官員。不是張闓沒有什麼容人之量,而且張闓還摸不準他們的心思。
不知道他們是真心歸附新朝大唐,還是心存漢室。若是真心歸附還好,若是心存漢室。那麼遲早有一天,他們會反水,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其實張闓知道,新朝初立,那些官員一時半會兒還接受不了改朝換代的事實。但張闓既然做出了登基稱帝決定,就要為將來做好準備。不僅可以防患於未然,還可以在將來打下更多的地盤,有官員可以直接派過去派去赴任。
張闓的想法是,直接剽竊曹操釋出的招賢令,讓這道名傳後世的政策,提前登上歷史的舞臺。
招賢納士這種政策,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只是曹操的招賢三令比較出名,才會被歷史所銘記。
曹操釋出第一道招賢令的時間是在建安15年,也就是210年。因為實在缺人,所以曹操在招賢令中提出:“不論德行,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但後世對曹操釋出的招賢令也有詬病的地方,那就是……不論德行這一點。
所以張闓決定,在曹操原本釋出的招賢令上,把這一點給隱去。畢竟張闓知道人無完人,天底下又有幾個是完美無缺之人。
陳平盜嫂與德行有虧,但他卻是有真才實學之人。如果放到現在,一個跟陳平一樣有才學的人來投奔張闓,毫無疑問,張闓一樣會用,而且會大用。
……
有了釋出招賢令的想法之後,張闓直接在御書房中提了出來,想讓他們完善其中的內容。
張闓坐在御書房的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面前的眾位謀士和將領。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大唐初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招賢納士,乃是當務之急。我意……效仿春秋燕昭王,千金買馬骨,在整個天下發布招賢令。各位,有何看法?”
賈詡作為首席謀士,起身率先開口說道:“主公所言甚是,然而招賢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尤其在現在這個時候,天下還有很多有才之人心存漢室,我們如何能讓這些有識之士真心歸附?所以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穩定我大唐境內民心,慢慢的希臘天下人才,讓兩者相輔相成,方為上策。”
張闓聽後,低頭仔細的想了一下,隨後點頭表示贊同,再次開口說道:“民心確實是我們立足之本,如何穩定民心,各位又有何高見?”
陳宮此時開口道:“主公,我認為穩定民心首先要從法度上著手。我們應制定嚴明的法度,公正無私地執行,讓百姓感受到新朝的威嚴與公正。同時我們還需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時間一久,民心自然歸附。”
張昭接著說道:“此外,我們還需注重教育。透過設立學堂,培養效忠我們大唐的人才。”
張紘補充道:“我們還可以推行一些惠民政策,如減免災民的賦稅、修建水利設施等,讓百姓感受到新朝的關懷與溫暖。”
魯肅則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建議:“我們可以設立一個民意調查機構,定期收集百姓的意見和建議,瞭解他們的需求和不滿,及時調整政策,確保政策能夠真正符合百姓的利益。”
劉備也說道:“我覺得,大漢舉孝廉的制度也可以繼續沿用。這個制度沿用了400餘年,早已深入人心。我們可以透過相互舉薦的方式,來選拔那些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