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4 頁)
亞美尼亞,一個特殊的前國家,如今的敏感地區。
它的特殊之處在與,它是一個建立在公元前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它的地位在基督教會中,有著一定的分量。
這股基督的宗教分量,會給他們帶來繁榮,但同時也為他們埋下了滅亡種子。
但是,更要命的一個特殊點,反而是它的地理位置。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擊敗了波斯,將亞美尼亞納入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
但隨著亞歷山大的暴斃,亞美尼亞也趁機分裂出來,獨立成一個王國。
公元前190年,亞美尼亞成為了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惜這一光輝持續不久。
因為,它所處在的位置,正是羅馬帝國與帕提亞帝國的交界位置。
這個敏感的位置,讓亞美尼亞王國一直生活敏感且膽戰心驚的日子裡面。
爾後,亞美尼亞這個王國逐漸淪落為地區,或者是一個省會。
羅馬人、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在它身上來回揉虐。
直到1454年,奧斯曼帝國完全佔領了君士坦丁堡之後,亞美尼亞也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而且還喪失了他們最後的一點主權。
只不過,亞美尼亞人在信仰方面,從未有過改變。
阿拉伯人佔領他們時,曾經提出過強制性要求,必須讓他們改信伊斯蘭教。
但這樣的強制性要求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直到奧斯曼帝國的到來,亞美尼亞人依舊保持著自己的信仰。
當然,在這一方面,也少不了奧斯曼帝國的對內政策。
由於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的領土十分龐大,而且裡面的宗教信仰複雜得根本處理不了。
於是乎,蘇丹政府實行了一個特殊的政策。
米勒特製度。
該制度創始於穆罕默德佔領君士坦丁堡之後。
內容是非穆斯林宗教團體或氏族即“米勒特”在不損害帝國利益並承擔捐稅的基礎上,擁有專門的宗教文化和教育機構,可以保持本民族語言文字,充分享受內部自治權。
這樣的政策確實是起到了穩定效果。
猶太教、基督教與裡面的一些民族宗教都得到了和平性發展。
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會有一個缺陷。
那就是缺乏凝聚性,無法聚集帝國內的眾多人口,從而提高生產力。
曾經有學者如此評價過。
論人性,米勒特製度更高一籌,可是論生產力,俄國的農奴制反而比米勒特製度更高一籌。
儘管這樣的言論還需要商議,但在生產力方面,奧斯曼帝國確實是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不單是生產力,就連國民思想也同樣如此。
這導致整個國家的發展速度,都提高不起來。
瑪利亞也對此進行過分析,最大原因就是宗教問題。
宗教並不是壞東西,事實上宗教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
但是,宗教一旦過度,就會讓百姓的思想變得愚鈍,難以進步。
所以,在各個國家都發展期思想啟蒙時,奧斯曼帝國境內還受制於宗教上的衝突問題。
當然,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也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在1856年的時候,進行了坦齊馬特改革。
類似於加強版的洋務運動。
這樣的改革持續到現在,讓奧斯曼帝國的武器進行了翻天覆地的現代化改變。
只不過,奧斯曼帝國的實力依舊以難以阻止的速度不斷衰退。
於是乎,天降‘猛男’。
哈米德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