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故事的開始(第2/2 頁)
不是平凡。
……
後來,唐國的將軍選擇離開了長安城。
卸甲歸田,去往了洛陽。
在洛陽城居民的記憶裡,那個洛陽李家的大家主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躬著身子溫和沉穩的老農。
他總是穿著樸素的麻衣短袖,早起看著朝陽晨曦,晨光穿過灑落大地,也熱衷於打理自己那一塊方方正正的農田和泥土,總是埋頭在自家的農地稻田裡。
李十一曾經告訴過我,他爹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兩個部分。
前半生活在戰場和馬背上,轟轟烈烈嘈雜喧鬧,但其實並沒有太多值得記住的事情。
搬來洛陽之前,他在長安城裡遇到了一個姑娘。
李十一和我講過那段故事。
“老爹和孃親第一次相遇的時候,其實比長安城裡所有人知道的都要早一些,也更有意思。”
……
“
那是唐太祖壽辰的前夜,長安城裡張燈結綵,燈火通明。
長安城裡的百姓們一同期盼著壽宴的到來,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大紅色的燈籠。
河岸邊,一排排紙蓮花在清澈的河水中淺淺的晃盪。
小橋上,一盞盞孔明燈飛上了夜幕,點亮了整座長安。
北伐凱旋的少年將軍和橋墩旁那個樂呵呵賣燈籠的商販少女,就是在那個時候相遇的。
孃親那時候是一個商賈家的普通女子,出身旁系,從出生開始都沒受到過什麼重視。
她很喜歡長安城裡過節的時候張燈結綵,因為這樣她就能賣燈籠,攢下不少碎銀子。
而我爹是明日宴會的第二個主角,既是壽宴,也是慶祝他凱旋的慶功宴。
我爹不喜歡宴會里的喧鬧嘈雜和推杯換盞,就偷偷的從皇宮裡溜了出來,充當城管兵卒去長安夜市裡閒逛。
人群洶湧,少年和少女對上眼了。
以小販和城管的身份。
孃親一直都很有商業頭腦,她在自己的攤位上準備了很多燈謎。
三文錢猜一次,猜中答案的客人就可以自己挑選一個孔明燈。
有的人猜中了,討個彩頭,自己也很歡喜。
有的人猜錯了,也無所謂,只是好奇謎底。
但有一個固執的年輕城管,就繃著臉蹲在攤位前面,看著最大的孔明燈猜了整整半個晚上都沒猜出來那道題。
我以為我爹很笨拙,但其實他比誰都聰明。
第二天晚上,年輕城管還是在猜迷題。
他把自己兜裡的金塊都換成了銅板碎銀,陪著商販少女蹲了一個晚上,腿都蹲麻了,也沒猜對什麼謎題。
少年愁眉苦臉的撓著頭,少女捧著手裡的碎銀笑彎了眼睛。
皇宮大殿,燈火通明,文臣和武將們沒等到宴會的主角,有些意興闌珊。太祖爺爺和杜首輔在棋盤上殺的難解難分,也沒注意到自己家的混小子跑哪兒去了。
那晚的長安城很熱鬧,有人歡喜有人愁。
……
月亮被烏雲遮蔽,天空開始飄散著濛濛細雨。
夜風陰寒,橋墩旁邊的商販少女咳個不停,咳出了血絲。
那個時候,在戰場上戎馬殲敵的年輕城管第一次有些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