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亂江南(第1/2 頁)
寧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東境江州·東陽府。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唐,《漁歌子》)
正月末的東陽府,或春光明媚,垂柳迎風起揚,難得踏春期,又或煙雨朦朧,細雨隨風如霧,更逢魚肥時,或雨雪交雜,陰凍的寒意直逼心底。
正是這等雨雪交加之時,東去東陽府二十里,有一座華明山,山下小清湖邊,正有一個六七十的老人披著蓑衣戴著草帽,在湖邊憑欄垂釣。
老人雙目並不聚焦在浮漂上,眼眸遠抬而不知何處,但炯炯有神、睿智深邃,似乎沉浸在看不見底的深淵裡。
“欸……湖邊的那位老丈……天下雨又下雪的,怎的還不去避雨,留這裡挨凍?”對岸撐著竹筏划來一個青年漁夫。
他的聲音洪亮有力,一下便打斷了老人的思考,他聞聲抬頭看去,高聲回話,“多謝小夥掛懷,老夫這就回去。”話落開始收杆。
青年漁夫已經向這邊划來,因春雨連綿,天色晦暗,他並沒有注意到老人的模樣,“老丈甘冒寒雨,這是為著釣什麼魚呢?”
正在收杆的老人忽聞其語,止住心中思考,“啊?鱖魚,釣鱖魚啊!”
漁夫噢一聲,“這等天時鱖魚易釣,”頓了一下繼續關心道,“但天色愈黑愈冷,老丈還是快些回去吧,仔細身子骨受不住!”
老人微微一笑,“好……老頭子這就回去。”青年漁夫聞言,又是幾聲關心,才開口告辭。
他看著漁夫遠去地背影不免觸動,江南富庶,人口稠密,老百姓得幾分安適並不容易,他們攪動這江南的鬥爭旋渦,究竟是對是錯?
未等他感慨,身後便出現四個穿戴著蓑衣和草帽的男人,身材壯碩高大,長相粗獷。
其中一人將油紙傘移向謝東泰,隨即恭敬開口,“家主,徐閣老今日又來了。”
謝東泰側眸看著他們,自嘲地笑了笑,隨後枯枝似的老手猶豫著丟下魚竿,“走吧,別讓徐閣老久等……”
一行人正要動身時,轟隆隆的雷聲伴隨著刺眼的閃電忽然而來,轉瞬毛毛細雨就成了狂風雷雨。
謝東泰駐足抬頭看去,變天了。老目回顧那被丟在地上的魚竿,語氣堅決,“看來老天替老夫做好決定了……”
寧和十二年·二月初二日,中州肅陽·皇宮御花園。
又是花朝節,更逢龍抬頭。今日是難得的好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寧和帝因疫情繃緊的心情也因此好了不少。
“陛下,您看那牡丹,今年長勢比起去年更好了呢!”
他順著李福全的指向看去,翠葉紅花,豔麗華貴,慈笑道,“長勢確實喜人,花匠看顧用心,李福全有賞。”
御花園的一眾匠人聞言,高興地咧起嘴巴,紛紛激動跪下叩謝,“都是小人該做的,小人謝主隆恩!”
只是好事不長久,寧和帝的笑意還沒維持多久,便聽來了一個壞訊息:江南亂了。
這場起於江州江平府的漁民和礦工聯合叛亂,早在去歲八月便有了苗頭,初時只是江平銀礦場的一個小騷亂,並沒有人放在心上。
但就是這樣一個騷亂,它發展得非常迅速,不過半月時間,礦工們透過反抗官兵掀起了暴動,整個礦場也因此成了暴亂陣地。
江平知府見狀,迅速派下衙役鎮壓,但被打得頭破血流,而看守礦場的衛所軍也不例外,情態愈演愈烈,他立馬將此事上報州衙。
但江州牧卻以寧和帝壽誕臨近為由,將此事隱瞞了下來,當然並非他不想處置,他本意是想在萬壽誕結束後悄悄解決。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場暴亂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壯大,一時參與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