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兒子有學上啦!(第1/2 頁)
從北平到漢口這一路上,胡承蔭把父母和妹妹照顧得妥妥帖帖,上車上船的時候小心攙扶,鄭蘭枝的腿有關節炎,因為長途奔波舊病復發,胡承蔭有機會就蹲在地上,把母親的一條腿放在自己的腿上,輕輕地揉捏母親的肌肉,還用熱毛巾給母親熱敷。
胡瑞娟小小年紀就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離開了家和學校。第一次出遠門,旅途舟車勞頓十分辛苦,她難免會哭鼻子,胡承蔭也是想方設法逗妹妹開心,一路上不知道給妹妹講了多少笑話,還在去漢口的船上跟人高價買了一塊巧克力給妹妹,只為了哄她開心。就這樣,坐完火車坐輪船,坐完輪船又坐汽車,坐完汽車又坐牛車,前前後後走了快半個月,終於到了胡承蔭在鄉下的二家。
二姑是胡承蔭父親的親妹妹,名叫胡喜蘭,十七歲就嫁到了湖北,如今已經快五十歲了,她一輩子生了七個孩子,最小的兒子三歲夭折了,剩下的四兒兩女平安長大,最大的兒子比胡承蔭還要大五歲,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六個孩子都沒有讀什麼書,長大之後都依靠務農為生。胡喜全一共兄弟姊妹五人,就屬二姑嫁得最遠,日子過得也是緊緊巴巴,胡喜全時常接濟她。胡家十分注重親緣的羈絆,胡承蔭擺滿月酒的時候,二姑一家千里迢迢趕到北平看他,還給了他一個純金打造的長命鎖。
這次胡喜全不告而至,二姑全家不僅不怪罪,反而特別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飲食住宿都安排得十分妥帖,雖然是粗茶淡飯,但鄉下沒有日軍,沒有轟炸,沒有危險,因此日子過得還算舒坦。這樣悠閒的日子,一過就是一個多月,眼瞅著就快到中秋節了。
胡承蔭整日無事,就教二姑的孫子孫女和其他村裡的孩子讀書認字,孩子們的天真爛漫,能把他的愁緒和對未來的迷茫沖淡一點。其餘的時間胡承蔭喜歡在莊稼地裡幫忙幹農活,正趕上秋收時節,他跟著二姑家的親戚們忙前忙後,把農活學了一個遍,忙完之後就跳進池塘裡洗澡,暢遊幾回合之後浮出水面,把手放進嘴裡吹了一聲悠長的口哨,驚起遠處幾隻飛鳥,相機的膠捲早就已經用完了,他在胸前伸直雙臂,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比成了一個長方形,用眼中的鏡頭拍下了這個天高雲淡瞬間,很難想象,一千多公里以外的故鄉正遭受日軍的燒殺劫掠,生靈塗炭。想到這裡,胡承蔭就把頭潛入水中,長久不願出來,一直到氧氣耗盡,實在難以承受,才一躍浮出水面。
一日胡承蔭回到家中,在飯桌前坐下,看到桌上有一個用報紙和麻繩捆紮的一個長條形包裹,母親鄭蘭枝坐在廳裡擇菜。
“這是什麼啊?”
“在你二姑奶家也住了一個多月了,成天就知道在外亂跑,也不讀讀書!”
“學校都給炸平了,還讀什麼書啊!”不想勾起胡承蔭的傷心事,胡母趕忙岔開話題。
“行行行,不讀不讀了,快看這是啥好吃的?”
鄭蘭枝趕忙開啟報紙包裹,露出了裡面的臘腸和臘肉。
“這臘腸和臘肉是恩施最有名的特產,你二姑夫聽說咱們家過來,特意託人給咱們帶了些,你不是老嚷嚷著著要吃肉嗎?恩施的土家族做臘腸是一絕!咱今天晚上就吃,讓你吃個夠!”
“哎呀,知子莫若母也!”胡承蔭看到母親煞費苦心哄自己開心的樣子,臉上馬上由陰轉晴,又恢復到沒皮沒臉的樣子,說完就拿起一根咬了一大口。
“啊,好麻!好辣!”
鄭蘭枝看著兒子被辣得手舞足蹈、坐立難安,苦笑著搖了搖頭。只見他拿起桌上包臘腸報紙對著舌頭扇風,接著他不知道看到了什麼,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報紙,整個人好像被點了穴,一動不動了。
“承蔭?承蔭?兒子?這孩子不是辣傻了吧?”
正在鄭蘭枝有些慌神的時候,胡承蔭就好像突然醒過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