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現代感十足,那古色古香的老店也有了新的樣子。那蜿蜒的弄堂,也不見了原樣,現在寬敞了許多。記憶中的弄堂,被密密麻麻蜘蛛網般的電線給纏繞起來。整個弄堂飄著人家的油煙味,那小小的弄堂,流露著安詳自然的氣息,就像老北京胡同裡那麼自在,不爭卻又泛著自己的範兒的感覺很像。使你有種想要歸隱的感覺。
然而此時南翔鎮的弄堂,寬敞了很多,街道規整乾淨。似乎更適合遊覽,已不再是那老上海的弄堂,不再像張愛玲筆下,那幽深的弄堂裡的浪漫邂逅,那幽深下的你儂我儂……
走在這古鎮嶄新的弄堂裡,似乎聽到迴盪在那花樣年華里輕輕淺淺細碎的足音,由近及遠,穿過了弄堂,踏上石拱橋,那石拱橋連帶著橋上的人影,對映在這溪水中,把這弄堂定格在這方寸之間,卻不在有那古老的韻味。
撫上那粉刷整潔的牆壁,溼潤的感覺透過指尖,滲進了我的身體。抬眼望去這嶄新的弄堂裡,沒有了頭頂那跳躍如琴鍵般的晾衣杆,只是一望無際的藍天,時而掠過飛鳥,好生寂寞。令我想起兒時,找那麼一天不下雨的日子,在弄堂邊,乾燥的石頭上,坐下,腳邊盤著那嬌小的牽牛花,嬌嫩無比。我可以肆意的享受著美妙的感覺。
不大一會兒功夫,整個弄堂,就瀰漫起豆漿油條的香味,從這邊一直延伸到深處。郵遞員騎著大二八車,鈴聲叮叮噹噹的響徹整個弄堂,一直在弄堂深處迴盪著,宣告新一日的開始。這車鈴聲,似乎把小鎮的人都叫醒了般,每個人都開始活動起來,臉上洋溢著幸福、安逸、松懶的神態,睜著惺忪的睡眼,開始弄堂裡的生活。熱鬧極了。
而此時小鎮的弄堂,沒有小販的叫賣聲,少了那股勾人口水的香味。也沒了那幽深的遠處,使我有些失落。街上雖然人影匆匆,卻大多是我這樣的遊客。使我更加的懷念兒時來過的景象。在那幽深狹窄的通道里,每個人都迎面相逢,擦肩而過,熟識與面生都沒有關係。依然那麼熟稔的微笑而過,窩心而美好。
有人說北京的衚衕藏著的是愛情,那麼弄堂就在幽深中藏匿著婚姻。沿街弄堂的叫賣聲是那餬口的板眼兒,那頭頂上的晾衣杆是居家的細節。那城市背景下的弄堂,泛著的是溫潤的光澤。而此時整潔規矩的新弄堂,使我無法找到老上海的感覺,更少了電影裡的色彩。似乎藏不下愛情,也經不起婚姻般的蒼白。
沿著這弄堂走下去,越發離那幽深的弄堂越行越遠,似乎只能在記憶中去尋找那抹色彩。
脊頭、簷邊的錯落
這一段時間不知怎麼了,總是很喜歡我在家裡,閒來無事看了幾部電影,一下子喜歡上了徽派建築,這要感謝老謀子的電影《菊豆》,那油彩與版畫在強烈中碰撞出熱烈的火花,熱辣辣的燙著我的心,使我的靈魂不停地在顫抖。於是我迫不及待的背起行囊來到了南翔古鎮。
南翔,在那風情萬種的江南,它深深的烙進了古鎮原住居民的血液中,在那鮮紅的血液中,奔騰著、咆哮著,在這千年的古鎮內,你會為它怦然心動,失了魂。
這裡是整個上海歷史的剪影,在這裡,你我就像在拜讀那燈紅酒綠的大上海。
走進巷子深處,見到一個店鋪,古色古香,此時也餓了。便走進店內,入座,點上那羅漢菜、鬱金香酒、南翔羊肉,想要細細品嚐這江南的美味。
吃飯的時候和這裡的店主閒聊,大致瞭解了一下徽派建築的風格,他說,這裡的建築大多都是徽派建築,這種建築風格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多名家大師對這種建築風格都很推崇,它主要是以貸瓦、粉壁、馬頭牆為特徵而著名的。居家大多是高宅、深井、大廳這樣的建築佈局,同時都有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基本上徽州的房子,四周都是高牆圍著,當地人都叫它“封火牆” ,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