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3 頁)
、&ldo;吸血的畜生&rdo;、&ldo;戰爭犯&rdo;、&ldo;針對平民的國際流氓&rdo;,罵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他罵小布希是&ldo;傻子&rdo;、&ldo;混蛋&rdo;,&ldo;我的英語講得比布希這個惡棍好&rdo;;罵布萊爾是&ldo;私生子&rdo;,&ldo;鞋都穿不好&rdo;,&ldo;英國還不如一隻舊鞋值錢&rdo;,罵得大膽潑辣、粗獷豪放。是啊,魯迅先生說,辱罵不是戰鬥。但當時的伊拉克,除了薩哈夫的辱罵,難道還有人在戰鬥嗎?世界上凡是同情弱勢力的人們,聽了薩哈夫對美英的辱罵,無不感到解氣、解恨。有報導說,尤其在阿拉伯國家,即使平常很少關心時事的婦女們,也經常開啟電視機收看薩哈夫的新聞發布會,男人們則聚集在咖啡館裡,收看薩哈夫如何起勁地損美國人。開羅有一位建築工人說,是的,薩哈夫的咒罵有點粗俗,美國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不罵人,但他們殺人,&ldo;我寧可看謊言家,也不喜歡劊子手&rdo;。此話堪稱經典,一語道破天機,他們愛聽薩哈夫嬉笑怒罵的背後,別有一番沉重心情。
薩哈夫的魅力,主要在他的精彩語言。各國媒體評論道,&ldo;薩哈夫精通語言&rdo;,&ldo;喜歡嘲諷&rdo;。薩哈夫的語言具有濃鬱的阿拉伯風格,就連那些罵人的粗話俗話,從他嘴裡說出來都成了活生生的文學語言,幽默、刻薄、風趣,讓人忍俊不禁、噴茶噴飯。甚至翻譯他的罵人話&ldo;也要到經典的阿拉伯文學作品中去查證&rdo;,有的同聲翻譯手裡拿著電子詞典忙成一團。不知道人們承認不承認這樣一個現象: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正在變得越來越快,人們能夠安心坐下來閱讀文學作品的機會和時間越來越少,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優裕了,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貧乏了。可是,薩哈夫卻在突然之間讓我們發現了自身精神生活中的缺失:文學。薩哈夫的語言實在太精彩了,簡直讓人驚喜得好像在伊拉克沙漠中新發現了一部《天方夜譚》原版書似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今天這個世界上,空洞乏味的陳詞濫調太多啦。人們千萬不要輕信亨廷頓的某些鬼話,他說什麼冷戰結束之後,世界上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區別淡化了,文化5 089 的區別突出了,他這些話是騙人的。我看到的情況恰恰相反,經濟的全球化,正在導致政治的普遍化,政治正在滲透一切。我算是看透了,當今之世、普天之下,無論哪個國家的官員,他們使用的語言,都是精心炮製、&ldo;官面&rdo;堂皇、呆板僵死、乾癟乏味甚至虛言假套的政治官話。東方西方,概莫能外。可是怪了,偏偏在舉世觀戰的情況下,突然冒出一位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他的語言風格卻與眾不同,生動之極、精彩之極、傳神之極,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之叫絕、著迷、傾倒。現如今,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官員敢用&ldo;冷血的王八蛋&rdo;、&ldo;狗&rdo;、&ldo;驢&rdo;這樣的詞彙去譴責美國佬和英國佬呢?在世界各國通用的官方詞彙中,還能查得到一兩句類似&ldo;讓美國異教徒到幻想中去曬太陽吧&rdo;,&ldo;英國不值得用鞋子去打&rdo;這樣生動的語言嗎?查不到了。可是薩哈夫卻有滿滿一肚子,張嘴就來,怎能不令人著迷?
聽他一次新聞發布會,比聽一回評書過癮,甚至比讀阿拉伯古典名著還過癮。黎巴嫩的一位專欄作家說,觀眾們對薩哈夫講話內容的準確性其實並不太感興趣,只是特別想聽聽他那有趣的詞語。這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探討內容與形式辯證關係的新例證。
說到這裡,不得不讓人對創造過《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民族的悠久文化傳統油然生出敬意來。是阿拉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造就了薩哈夫這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