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挑撥離間(第1/2 頁)
淮國公室在商議了一番之後,作出了決定。準備使用離間之計來離間吳起和魏國太子之間的關係。
既然你吳起無懈可擊,那就讓你們自己人動手將你逼走。只不過這種計策是需要長期潛移默化的,過於急躁只會出現破綻,弄巧成拙。
在制定了計劃之後,淮國暗探開始進行實施,與此同時王璞也開始召集公室子弟給他們增加了政治課程。
教材也很簡單,就是根據各國史書進行改編的,同時還有歷代以來淮國國君所撰寫的心得。以前對於公室子弟保護的太好了,以至於這一代的公室子弟還沒有成長起來,王璞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立刻就從學宮之中請來了一些長者讓他們進行教授。
公室之中前代也是有不少賢才的,有這些人言傳身教,公室子弟很快就會熟悉各國政治。
魏侯聯合韓趙將齊楚秦三國暴揍了一頓之後,並沒有繼續征戰,而是開始經營西河之地。魏國得到西河之地後,秦國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只能沿著洛水構築防禦工事。q
經歷一連串的大敗,秦國暫時無力發起進攻,只能先休養生息,等國力恢復後再爭奪西河之地。
一時間秦國和魏國之間難得安定了下來。
魏侯在看到魏國在大量賢才的幫助下快速強盛起來後,想要更多的賢才來為魏國效力,因此就和國相等人商議之後,邀請了大儒子夏前去講學,並且親自拜子夏為師,邀請其在西河講學。
魏侯此番操作直接將子夏抬升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對於子夏更是極為尊重。淮國雖然給這些士子優待,但是從沒有哪一任淮公會封一個大儒為君王之師。這般做派立刻收穫了大量儒家弟子的好感。
甚至學宮之中都有不少士子前往魏國,魏國一時間竟然成了諸夏文化傳承的中心。子夏前往河西講學,這讓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諸侯國對魏國有了極高的文化嚮往。
甚至西河之地也成了一處文化中心。
魏侯的操作讓王璞也是忍不住感嘆,若是魏侯當初繼承晉國全部土地的話,恐怕秦楚兩國真就有亡國之危了。
子夏這一脈儒學本來傳授的就是經世致用之儒,培養的是治理地方的人才,並且魏侯還要求不以身份貴賤來作為收取學生的標準,即便是貧民奴隸,只要有向學之心,也可以前來學習。
秦人自從立國之後,就被中原諸國稱為蠻夷,對於中原文化很是嚮往。楚國也被稱之為蠻夷,趙國地處邊陲,同樣好不到哪去,這幾個國家對於文化很是仰慕。這也造成幾個各國士人對河西都很嚮往,魏國無形之中成了他們理想效力的國家。
魏侯的這一番操作直接將淮國的政策抄襲了一遍。由於魏侯親自下場拜子夏為師,這讓西河學宮的地位大幅度提升。竟然有了幾分和淮國學宮抗衡的能力。
看到魏侯如此做派,王璞也有些坐不住,這要是讓魏國繼續發展下去,魏國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晉國。
因此王璞開始讓淮國暗探推行計劃。魏侯因為不看出身任用賢良,讓魏國國力強盛,政治清明,想要在他這裡搞小動作基本上不可能,但是他的太子就差了不少。
太子擊雖然也不錯,特別是其戰術上的天賦比其父還要高,但是並沒有魏侯那種長遠的眼光,並且太子擊更看重出身。
若是用系統檢視就會發現,太子擊的武略高達91,但是權謀卻只有63剛剛及格,內政也只有70,用人就更不行了。
嚴重偏科的太子擊若是作為一方征戰沙場的將領是合格的,但是主政一方就完全不行了。其目光短淺,只能謀一時,而不足以謀一世。
王璞派遣到魏國的暗探透過各種方式交
好魏國的貴族。雖然這些貴族大多沒有了權利,但是這些貴族和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