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第1/2 頁)
羅蘭猜想:這書的主人可能是因為要帶著兩個孩子長途跋涉,所以沒辦法攜帶太多行李,因此將這些書留在這裡。
巴爾教授可能也曾經囑咐過柯克太太,說這些書本都是有價值的東西,請她不要丟棄,萬一日後能遇到喜歡這些書的「有緣人」。
那位巴爾教授在她腦海里的形象頓時更加鮮明瞭一些。
她隨手翻開一本書至扉頁,只見上面有人用鋼筆署名:「弗裡德里克·巴爾,購於紐約,山姆書店。」
原來教授的全名是弗裡德里克·巴爾。
羅蘭抱著這本書,她已經接近完全勾勒出這個男人的全部形象。他親切、隨和,他不修邊幅,有時甚至得說他是邋遢……但是他學富五車,涵養甚好,對學生們都很耐心……只不過在學術問題上,會堅持他自己的觀點,怎麼都不肯動搖……
貝思已經將另一本書籍上的灰塵撣去,輕輕地將封皮翻開。小姑娘輕輕地「啊」了一聲,招呼羅蘭:「喬,你看……」
貝思在書中發現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三四十歲的男人,臉龐和五官算不上特別英俊,但是很有稜角,再戴上一副眼鏡,就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令人著迷。
羅蘭接過這張照片,翻過來看,立即見到一行同樣字跡的署名:「弗裡德里克·巴爾,攝於紐約,一八六六年六月十七日。」
照片中的人穿著一件厚呢子的外套——雖然這張照片攝於夏天。
羅蘭猜想:要麼那年夏天十分寒冷,要麼就是這位教授確實囊中羞澀。
她放下照片,默默地和貝思一起,把房間收拾停當。
羅蘭一面收拾,一面理順自己的思路:在這個「原版位面」裡,原作者的化身,喬,恐怕並沒有真正遇到這樣一位巴爾教授,至少沒有和他面對面相處過。
但是這位教授留下的很多痕跡,足夠讓喬想像出這樣一個
血肉豐滿的人物。
接下來的日子裡,發生的很多事都印證了她的這個猜想。
比如抵達的當天下午,羅蘭和貝思看見一個年輕的女僕吃力地往五樓上提一筐煤炭——冬天就要來臨,整棟房子裡的壁爐都需要點著取暖。
羅蘭和貝思見那名女僕太吃力,主動上前幫忙,女僕千恩萬謝之餘,擦一把頭上的汗,說:「要是巴爾教授沒回德國就好了。」
羅蘭立即把巴爾教授想像成為一個可以放下一切架子,幫別人幹體力活的好人。這種跨越階層的熱心腸,在位面裡可並不多見。
又比如在這座大房子裡的餐桌上,人們笑話某個人吃得快且多的時候,會笑他:「你怎麼和巴爾教授一樣?」
而這座房子裡的孩子們則最喜歡將巴爾教授和其他人比較。
但柯克太太希望羅蘭和貝思能作為家庭教師,管管這些孩子們的時候,這些小不點一起表示了抗議:「我們想要巴爾叔叔。」
還有一個小不點慢慢地爬到羅蘭面前,逼得羅蘭不得不把她抱起來。小東西卻用糊了滿手口水的小手拍拍羅蘭的臉,問她:「巴爾叔叔去哪裡了?」
羅蘭:這……
她立即又自動給巴爾教授腦補了一個孩子王的形象。
最終,羅蘭幸運地逃脫了獨自擔當家庭教師的可怕命運,她、貝思和另外一名女家庭教師一起接過了教養所有這些孩子的「重任」。
溫柔細心的貝思每天會花上兩個小時,帶著一個女僕照料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
羅蘭則負責給這些小不點們上「體育課」,帶他們捉迷藏、扮演士兵列隊、騎木馬……當她接近被這些精力無限的小傢伙耗盡體力的時候,會有另外一位年輕和善的女士來接她的班。
這位年輕女士見到羅蘭狼狽的樣子,會非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