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你要搞電影運動?(第3/4 頁)
萬萬觀眾相關的都沒錯。
最怕的就是你在這些東西里面夾雜一些個人化的東西,把電影當成自己私人的東西。這很錯誤,而且非常愚蠢!
抗日電影中能有大篇幅的敵人反思嗎?
上海的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是社會真實的一面嗎?
餓死在路邊的窮人為什麼不拍?滿大街的妓女和青幫為什麼不拍?洋人隨意打死華人不用負責你怎麼不拍?
所以拍攝燈紅酒綠十里洋場的導演,到底是在表達什麼呢,是在懷念民國還是在懷念買辦。
陳時平感覺自己今天說的東西或許被人認為是假大空,真正實用的經驗一點沒分享,不過這很重要。
這樣的導演未來會充斥著中國電影市場,源頭都在九十年代出來的這一批人身上。
在陳時平眼裡導演就應該成為工具,一個只負責把電影藝術化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創作者和表達者。
可別自詡藝術家了!這樣的藝術家不要也罷!
作為文藝工作者的陳時平,骨子裡卻最瞧不上藝術,說出來都沒人信。
此時現在現場不少的老師還有已經畢業的人,卻在思考一個問題,陳時平今天說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新的電影運動?類似於新浪潮一樣的電影運動嗎?
按照他的觀點,的確能夠延伸出來很多東西,這讓不少老師都來了興趣。
陳時平講完之後,就到了提問的環節,很多學生和老師都忍不住舉手提問。
“導演只是工具的話,那電影就失去靈魂了。”
“導演從來不是靈魂,一部電影的靈魂在劇本寫完的那一刻就成型了!”
“難道說編劇的作用比導演大?”
“集體創作,只不過現在大家喜歡把功勞給導演,就像社會的發展不是某一個人領導就能成功的。”
“所謂的立場和求真又怎麼保證呢?”
“社會責任民族意識就是立場,人民群眾真實的生活就是求真!”
現場提問的人很多,問題幾乎是一個接著一個,但是陳時平每一次都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像是舌戰群儒一樣。
王曉帥和婁夜也趁機問陳時平好幾個問題,但是都被陳時平飛快地解答了。
就比如人難道不應該有個體意識嗎?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作為導演,你不能是獨立個體,電影本身就是集體意識的體現。
王曉帥和婁夜此時都沉默了,他們覺得陳時平說的不對,因為這和自己的認知不一樣,但是又感覺他說的很對。
因為電影本身就是集體意識的體現,如果只是導演個體意識的體現,那和寫日記有什麼區別呢。
自己寫完自己看得了,幹嘛還找一堆人來幫自己寫日記,寫完還要給別人看,讓別人認可呢。
剛準備突圍的第六代們此時感覺被陳時平給堵住了,準確的說被弄迷茫了。
電影這玩意到底該怎麼弄?!
陳時平今天要不是在臺上,保準會說,瞎弄唄,還能怎麼弄。
理論永遠只是理論,可以作為參考不可作為標準。
臺上的陳時平舌戰群儒,臺下的俞飛紅兩眼放光!
不光是俞飛紅一個人,還有很多的學生此時都崇拜地看著陳時平,不愧是大作家大導演,是真的有自己的東西啊,牛的哇!
不少小姑娘小夥子,此時都把陳時平當做偶像了。
等到陳時平又回答十幾個問題後,禮堂裡逐漸沒人舉手了,大部分人都在低頭思考或者和周圍的人商量著什麼。
陳時平這才鬆口氣,端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一口水,這些學生的戰鬥力太強了!
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