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2/3 頁)
《西夏書事》卷5。
1《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2李範文編釋:《西夏陵墓出土殘碑粹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3轉引自史金波著:《西夏文化》第139頁,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內,他們僅有琵琶、蕭笛等,而以擊缶為節。在使用這些樂器時,他們 最長於吹笛。他們所吹的笛叫羌笛,其音調悠揚婉轉,久負盛名。唐宋 之際,我國漢族詩人非常欣賞,經常在詩詞中提到它。唐代詩人王之渙 的樂府《出塞》有云:&ldo;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rdo;。宋仁宗 時,身任邊防司令官的范仲淹所寫的《漁家傲》,有&ldo;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rdo;。這些,說明釦人心絃的羌笛有著深遠影響。
西夏音樂源遠流長,它深受漢族音樂的影響。早在唐朝晚期,僖宗 曾賜給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全套鼓吹,共有三駕,大駕用1530人,法駕 人,小駕816人,&ldo;俱以金鉦(zhēng徵)、節鼓、(幹g剛)鼓、 大鼓、小鼓、鐃鼓、羽葆、鼓中鳴、大橫吹、小橫吹、觱篥(觱音必bì)、 桃皮、笳、笛為器&rdo;1。這裡的&ldo;大駕&rdo;,&ldo;法駕&rdo;,本是封建帝王享用 的&ldo;乘輿&rdo;之制,作為夏州節度使也享用此制,而且樂隊人數達到 人以上,令人難以置信。但它反映了党項族此時已經接受中原漢族音樂 的影響,党項統治者從此有了自己的人數較多樂器較全的樂隊。在唐朝 音樂的影響下,党項族音樂歷經五代至宋,相隔100多年。&ldo;其音節悠 揚,聲容清厲,猶有唐代遺風&rdo;2。李德明統治期間,隨著党項人的漢化, 在禮儀、官制、音樂方面,繼續保持向中原王朝學習的勁頭。&ldo;其禮文 儀節,律度聲音,無不遵依宋制&rdo;3。元昊建國之後,從西夏的實際出發, 第一次對西夏音樂進行改革。元昊認為中原王朝的那套&l;音節悠揚,聲 容清厲&r;的比較繁複的音樂,已不適用於充滿戰鬥精神的党項民族。他 說: &ldo;王者制禮作樂,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實為先,戰鬥為務,若唐宋 之縟節繁音,吾無取焉&rdo;4。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