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2/3 頁)
於社會分配的不公平,對富貴者來說不存在天下不足的問題,所以可指責墨子杞人憂天,私憂過計。但是,對廣大庶民勞動者來說,雖然終年辛艱勞動,卻難免饑寒之苦。墨子憂天下不足,一方面表達他對貧富不均社會狀況的憤慨,另一方面也寄託了他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和關懷。
墨子關於勞動創造物質財富的思想,不僅論述了衣食之用不會自然生出,而是依賴於人的生產勞動的觀點,論證了只有強力從事各種生產勞動,各種生活所需的物質財富才會充足,社會才有向前發展的物質基礎,而且強調了節用,認為節用可更有效地利用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ldo;凡五穀,民之所仰也,君子所心為養也,故民無仰則君無養,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節也。&rdo; 物質財富的開源和節流相輔相成,才能使勞動創造出來的財富得以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在先秦諸子中,墨子是最強調強力勞動的,同樣也是墨子最強調節用與崇儉。墨子強調節用、崇儉其目的和強調強力勞動一樣,一是為了天下之治,&ldo;節儉則昌,淫佚則亡&rdo;, 墨子認為,貴族統治者的奢侈浪費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為了防備不測之天災,&ldo;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穀常收而水旱不至&rdo;? 因此節用儉養以備歉收之年,使廣大庶民百姓不致凍餓而死。三是說明消費的節用是和生產相聯絡的,&ldo;飲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rdo; 四是墨子的節用和崇儉不僅是一個原則,而且有其具體的內容和標準,對衣、食、住、行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並且身體力行,僅以溫飽為足。
墨子提出的&ldo;賴其力者生&rdo;的主張是對社會全體而言,而不是侷限於一部分入,使另一部分人可以不勞而獲;不僅只侷限於社會人與人的勞動和剝削的關係,而且也論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墨子認為,侵凌攻伐兼併別國,剎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掠其牛馬,殺其人民,這種行為也是一種不勞而獲的不義之舉。這比偷人桃李瓜姜,竊人牛馬金玉危害更甚,更應受到社會的指責和制裁。&ldo;好攻伐之君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其鄰國之君不知此為不仁義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謂大物則不知也,所謂小物則知之者,何若?今有人於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果者,上得且罰之,眾聞者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食,以非其有所取之故……&rdo;。 小則偷人錢物,大則攻伐別國,墨子認為這些都違背了勞動創造財富,人人必須參加勞動的道德,當然不合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聖人之道。墨子認為,只有人人參加勞動,才能使人人足衣足食,才能使勞者得息,即才能真正解決民生之三巨患:&ldo;譏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rdo;。墨子提倡人人必須參加勞動,反對不勞而獲,是否意味著人人都必須參加種穀織布等同一種生產勞動呢?墨子由此進一步提出了關於社會勞動分工的思想。
墨子從現實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一個社會要想能達到上下相安,正常生活,社會勞動是必需的。由於社會的不同需要,地區物質資源的差異,各人能力的強弱等等客觀狀況,社會勞動實行分工也是合理的。墨子提出的勞動分工,既有社會分工,如工、農、商、吏等,又有一個生產單位勞動過程的分工;既有按性別進行的自然分工,如男耕女織,又有按各自能力進行的分工。關於社會勞動進行分工,墨子堅持認為是為了創造物質財富的生產勞動進行的更為有效。具體地,墨子提出了兩點看法:其一是提倡各盡所能,各從其事,各守其職。其二是認為社會勞動的分工沒有貴賤之分,提尚擇賢使能,使人得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