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2/3 頁)
,因為它們都是同一塊大石頭的組成部分。合同,是指各個不同質的物體構成了一個新物體,例如,黑板、課桌、椅子、講臺同處在一個房間裡,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教室。類同,是指種類相同,例如,大狗、小狗、黑狗、白狗等等都屬於狗類。相對應四種同的狀態存在著四種異的狀態。二,就是指名、實各異,分別為兩物。不體是指兩物不是同一物體的構成部分,不合是指各個物體不處在同一空間內。不類是指各個物體 之間不存在類的相似性。雖然墨子對外部世界存在的各種同一和差異的概念不盡正確、完善,但也確實注意到同一和差異的三種基本狀況。其一,從質上分析完全一樣,例如重同、體同。重同連外在幾何形狀及顏色都完全相同,完全不一樣就是二和不體。其二,從質上分析,存在某種基本點的自我同一性,即類的相同性,反之,就是不類。其三,由於物體彼此間存在一種特定的聯絡,使它們處於一種組合制約的狀況,它們的組合構成了一種新的物體存在狀態,這就是合同,反之,就是不合。
墨子對外部世界同一與差異的認識,是從外部世界萬物本身比較的角度來說明物體存在的客觀性,並從物體的屬性來辨別物體的同一與差異,對同一與差異的認識是對物體存在與屬性認識的深化。對萬物差異存在及萬物之間相互轉化的認識,直接關係到對外部世界客觀實在性的認識。老子提出的&ldo;無&rdo;本體是一種無差別的絕對均勻的狀態,因此,他更強調物無常形,強調萬物差異的暫時性,從無到有,又復歸於無,萬物變化處在永恆的流動。絕對均勻無差別的&ldo;無&rdo;狀態,才是萬物的本源和歸宿,才是世界的真諦。
從這點看,萬物差異的存在是不足道的。老子否認感覺的可靠性,那麼由感覺而得到的關於萬物差異的認識當然是虛幻的,只能依靠直覺領悟的方法,才會體會大道&ldo;無&rdo;的存在。老子的這種認識為以後莊子的相對主義提供了契機。莊子的相對主義正是從否定萬物各自的自我同一性,強調它們普遍的一致性,從萬物變化的永恆性,揭示萬物存在的不穩定性出發,從而提出萬物齊一的命題。即莊子認為,一切事物無所謂大小、美醜、善惡等等的差別,這一切的差異都是幻像,並沒有任何真實性。既然大千世界的萬物永珍都沒有真實性,是感覺欺騙的結果,那麼,萬物各自的自我規定性也不復存在,萬物沒有自己質的規定性,萬物的存在就是虛幻的。從認識活動的物件來說,萬物消失了,否定人感覺活動是否定物體存在客觀實在性的第一步,&ldo;道通為一&rdo;,&ldo;復通為一&rdo;。 外部世界在莊子的相對主義看來只是一片絕對的虛空,&ldo;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rdo; 而墨子強調感覺經驗的可靠性,所以自然承認萬物差異存在的客觀性。那麼,萬物本身因具有自身質的規定性而顯現出來的客觀存在性對墨子來說是不言而喻的。
墨子對物體客觀存在的認識從其屬性,同一和差異的比較,深入到分析物體量與質的規定性。物體的量與質是從外在形式和內在內容方面說明瞭物體的具體存在。
&ldo;異類不吡,說在量&rdo;, &ldo;木與夜孰長,智與粟孰多,爵、親、行、賈四者孰貴&rdo;, 這是說明事物存在質的差異。這裡的量是指物體的量綱,不同性質的物質具有不同的量綱。例如,樹木的長度與夜晚的長度不是一個量綱,前者是用尺、寸、米之類的長度單位,後者是用秒、分、時等時間單位來衡量。智慧的多少與米粟的多少也不能用同一個量綱來衡量。官、親、品行、商品四者之間是無法比較那個更貴重,因為官貴是看其位高,親貴是看其血緣近疏,行貴是看其品德如何,賈貴是看其商品價值高低。不同性質的物體,各自衡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