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3 頁)
政之危害,&ldo;繁飾禮樂以淫人,久傷偽哀以謾親,立命緩貧而高浩居,倍本棄事而安怠傲,貪於飲食,情於作務,陷於饑寒,危於凍餓,無以違之。&rdo; 墨子將學者傳統和工匠傳統結合起來,最明顯地體現在兩點上,一是對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知識的總結、概括與認識論、邏輯思想研究的結合上,使對自然現象客觀內容的認識和思維形式在確定性、一致性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其成果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學定義、科學命題、經驗公式、機械製造規範,經說四篇是其集大成。二是,理論認識和實踐的一致,即言行一致不僅是墨子認識論的指導思想,而且也是墨子及墨者處世做人的道德行為準則,&ldo;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rdo;。 墨子認為&ldo;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不足以舉行而常之,是盪口也。&rdo; 言行不一是道德人格衰敗的表現,&ldo;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rdo;。 《耕柱》篇記載了一則故事,比較典型地說明瞭墨家這種言行合一的精神。墨子弟子高石子至衛,衛君待之高官厚祿,上朝必盡言,而言無行,高石子見言不被所用,就離衛去齊,墨子知道後,稱讚他做得對,&ldo;去之苟道&rdo;。
三、墨家三派
關於墨子的弟子,文獻記載大都指出墨子弟子眾多。例如,&ldo;孔墨徒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rdo;。 《公輸》篇中墨子曾說:&ldo;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rdo;。
《淮南子。泰族訓》說:&ldo;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rdo;。孫詒讓在《墨子。閒詁。墨學傳授考》中對墨子弟子作了考證。根據《墨子》一書及先秦諸子記載,孫詒讓綱羅掇拾,粗理脈胳,&ldo;今集之,凡得墨子弟子十五人,附存三人。再傳弟子三,三傳弟子一人,治墨術而不詳其傳授系次者十三人,襍家四人,傳記所載,盡於此矣。彼勤生薄死,以赴天下之急,而姓名澌滅,與草木同盡者,殆不知凡幾。&rdo;
關於墨學的傳授系次及墨家派別的分裂,有幾段文獻記載提供了一條基本線索。《呂氏春秋。當染》記載:&ldo;禽滑釐學於墨子,許犯學於禽滑釐,田擊學於許犯。&rdo;《莊子。天下》篇記載: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ldo;別墨&rdo;,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以鉅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決。……《韓非子。顯學》記載: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捨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
梁啟超、侯外廬根據各自對文獻的考證和理解,分別制訂了關於墨學派別的源流表。梁啟超在《墨子學案》中所揭示的墨子學派:侯外廬等在《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中是這樣認為的:上表……符號,表示傳授無確據而頗有可能的。‐‐符號表示傳授有文獻記載的。人名有符號的,表示其人為墨辯或富於辯者色彩的。人名有符號的,表示其人染有辯者的傾向。文獻的記載間或有缺且彼此各有出入;先賢的掇拾網羅,整理考證各有所得。
這裡不準備詳加評述,我們關心的是墨學派別分裂這一事實,及分析各派別的基本傾向。因為,根據現有文獻,要確鑿地考證出墨學源流演變的系次是不可能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