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第2/5 頁)
長江和淮河,其攻守、進退都是以它們為基礎。這是江淮防禦體系的正面。但無論以進以退,還須經營好東南的兩翼。山東和荊襄是為東南之兩翼,經營好此二地,進可以經略中原,退可以保障江淮防禦體系的穩固。山東可以屏護淮泗上游,荊襄地區可以屏護長江上游。北伐作為一種進取的態勢,尤須經營好兩翼。其主要原因是,出淮河正面太遠,其攻守往往失去依託,而山東、荊襄二地的山河形勢足以作為屏障,也足以作為進取的依託。
青龍教現在既沒有山東在手,也沒有荊襄可據,雲錚確實還沒有擔心到他們去。
而且,南方北伐成功者少,除了受到內部政治因素的牽制外,北伐方略不當也是其北伐無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祖逖北伐時,爭於河南,而河南當時正是混亂和動盪的交匯之地。褚裒北伐,師出泗口而趨彭城,結果大敗於代陂。殷浩北伐,意在北出許、洛,但先是有張遇據許昌之叛,以致自壽春出兵的計劃受挫,後來移兵泗口、下邳方向,又有姚襄反目相攻。謝萬北伐,由渦水、穎水北趨洛陽,卻以燕兵勢盛而倉皇退兵,招致士眾驚潰,許昌、穎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謝玄北伐,由下邳進據彭城,遣軍渡河守黎陽,又遣劉牢之援鄴城,他上疏請求自屯彭城以便“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內藩朝廷” 注:《晉書》卷七十九 謝玄傳 的建議亦為朝議所不允。劉宋元嘉北伐,目標也只在收復河南,結果每次都是旋得旋失。梁代蕭衍北伐,戰於淮南,與其說是進取,不如說是自保。陳代吳明徹北伐,是趁北方內亂,乘時進取,但也止於淮河南北。南宋張浚北伐,意在屏護臨安,其佈勢重在淮河正面,而在兩翼擔任主攻的岳飛、韓世忠二將則勢單力薄。端平北伐,短時間收復二京,也只是重複了劉宋收復河南四鎮的覆轍。
卷五 千軍萬馬避白袍 第55章 天兵十萬下洛陽(七)
北疆軍帥帳,總參謀部前敵軍事會議正在進行。
行軍元帥雲錚端坐正中,他的左手邊,新任副總參謀長雲逸正在作戰前軍事分析。
“前次元帥已經說過,中原地理形勢決定著中原的攻守形勢。中原的不利之處在於其四戰之地,最易受到來自周圍地域的侵擾和挑戰。不利既來自外圍,經營中原時,亦當從其外圍著手。那麼我們現在就以洛陽城的攻取為角度,來看中原地區攻守的要點。
歷史上,有不少攻取洛陽的成功戰例。其中,以匈奴劉漢攻西晉洛陽之戰和唐初李世民攻王世充洛陽之戰比較典型,其成功之處也頗有相通的地方。
西晉末年,劉淵在離石起兵反晉,建立劉漢政權,然後遣將四略。晉永嘉三年(309年)十月,劉淵遣劉聰、劉曜、王彌等率精騎五萬攻洛陽,呼延翼率步卒繼之。漢軍強攻月餘,未能破城。劉淵遂改變戰略,召劉聰還平陽,而以王彌侵掠兗、豫二州,收其兵谷,以圖再舉;使石勒攻略冀州,藉以掃蕩洛陽外圍,破壞西晉的戰爭潛力,孤立洛陽。
次年,劉聰繼立漢主之位,十月,劉聰再遣劉粲、劉曜及王彌、石勒等將率眾四萬攻洛陽。攻城不利,遂又採取前次的戰略,命劉粲出轘轅,掠梁、陳、汝、潁間;石勒出成皋關攻陳留太守於倉垣,後更攻陷宛、襄陽,橫行江漢間;王彌侵掠襄城諸縣。中原經此擾掠,洛陽飢困日甚。
時西晉軍隊的主力為東海王司馬越所部。司馬越見洛陽困弊,欲自保實力,乃率部出許昌而轉項城。司馬越後以憂疾而卒,所部為石勒所殲。
晉永嘉五年(311年)五月,劉聰再遣大將軍呼延晏率軍攻洛陽,並令劉曜、王彌、石勒俱引兵會之,圍攻洛陽。六月,漢軍攻破洛陽,俘晉懷帝。匈奴劉漢攻洛陽之戰比較成功。劉漢在兩攻洛陽不利之後,均能改變戰略,掃蕩洛陽外圍,打擊洛陽外圍的援兵,也破壞西晉的戰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