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當然啦,一所莊院,再加一套宅子,光靠這些人是不夠的,支撐不起一個家來,其餘的廚娘、門房、僕役等等,都從鄄城內僱傭。此外是勳還特意寫信給是著,希望他能把小丫環月兒和從前伺候過自己的那個老奴給送過來。
是勳還寫信給太史慈,說袁氏和公孫氏爭奪青州,你們母子呆在那兒太危險啦,還是趕緊到兗州來找我,我來安置你們。第三封信寫給是儀,一樣勸是儀辭職南下,帶著是峻前來投靠自……寫到這兒悚然一驚,趕緊提起刻刀來把最後幾個字刮掉了,改成勸是儀到郯城去跟兒女們團聚。
第三章、出泥不染
俗話說:不想開金手指的穿越者不是好的現代人。所以是勳既然穿回了古代,當然也想過一把發明創造、造槍造炮的癮啦,可問題是他既不學理更不學工,就連初中化學都基本上還給老師了,又打小缺乏動手能力,就真他喵的給穿越人士丟臉。
他唯一的長處,就是對文史有所愛好,大致翻讀過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史。實話說,說中國古人不重視科技,那是扯淡,古代中國的科學長期走在世界前列,技術方面也有很多豐碩成果——要不“四大發明”是從哪兒來的?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很好的科技傳承體系,再加上週期性改朝換代的動亂,導致很多科技成果也週期性地失傳。打個比方來說,傳說中黃帝時代就發明過指南車——雖然只是神話傳說,但終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可是到了三國時代,馬鈞就要重新發明,然後經過南北朝的一亂,就連馬鈞的發明也再次失傳了。
在這兒簡單解釋一下,馬鈞發明的指南車,跟磁鐵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其實是靠多組齒輪驅動的一整套系統,可以使得只要設定好一個方向,即便上山下河,東拐西繞,車上小人兒所指的方向都不會改變,比指南針還好使——當然啦,笨重是笨重了一……不止一點兒。
這說明古人並不缺乏聰明才智,只是缺乏良好的科研環境和正確的理論指導。所以是勳就打算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來,找點兒當時的民科過來,他給指指方向,給提供點兒資金,讓他們自己造槍造炮去。
當然啦,搞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搞科研的花費也挺驚人,所以他從前壓根兒就沒做過什麼計劃,只是空想而已。直到在兗州安下了家,曹操也給提供了一些金錢財帛,這才挽起袖子來準備大幹一場。只可惜理想是很豐滿的,現實是很骨感的,好不容易逮著個燒煉士吧,還是個二把刀加膽小鬼,火藥的研發且見不到成果哪。至於想先改良紙張再研究印刷術吧,竟然連個造紙工都找不著,從根兒上就把他的憧憬給掐斷了。
所以他無奈之下,只好仰天長嘆,壯懷激烈,然後踏下心來幫曹操辦事——主要是整理文書和草擬公文。
是勳在前一世就頗有古文功底,來到這個時代以後,又跟孫乾孫公祐學了三個多月,說不上文采斐然,普通公文文通字順、四平八穩,他還是能夠辦得到的。其實他最頭疼的,不是怎麼把文章寫漂亮嘍,把典故用活嘍,恰恰相反,是經常寫完了一篇文章得反覆檢查,生怕用錯了某些太漂亮的詞彙。
因為後世很多小學生都知道的成語,擱在這時代偏偏就不能用。打個比方說,你寫“水滴石穿”、“口蜜腹劍”、“東山再起”,雖然這年月還沒有,但讀者琢磨琢磨,也基本上都能理解,可你要是寫了“聞雞起舞”、“天方夜譚”、“請君入甕”、“世外桃源”之類的,誰他喵的知道是啥意思啊?平常說話偶爾帶出幾個後世的詞彙和成語出來,別人問起來了都好糊弄,都好找補——哪怕假稱是方言呢——但要是落在簡牘上,解釋起來麻煩可就太大啦。
不過好在曹營中雖然人才濟濟,但是這時候真正招攬到的文學之士還不太多,曹操二十五名假佐都沒湊齊,勉強拉來的幾個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