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5 頁)
,忙兩步走了過去,跪在地上請了兩位太太的安,大太太就笑著對姚氏道:“你原先都見過的,這兩個孩子是玉清兄弟家的,大房的尚寬和三房的妍兒,如今都長成大孩子了。”又問尚寬道:“你幾時回來的?”
作者有話要說:錯誤估計形勢,忘了把買菜、包餃子、哄孩子之類的時間計算進去,光記著自己休息了,結果沒寫出來多少,怕大家怪我食言,先發出來,再改
上樑(上)
以然見她指的那塊石頭形作橢圓,乳白晶瑩,看著溫潤些,其實石質甚堅,想她才跟祖父學篆刻,遠未達到力艱功深的境界,這石質又不易受力,含笑道:“你要試刀,我那裡有兩塊好封門石,這個就給水仙壓盆吧。”
廷瓏自知半瓶醋還不夠,哪裡捨得拿封門開刀,只道刻著玩,以然就笑笑,跟她兩個琢磨起那塊石頭來,商量著雕個什麼玩意兒,哪裡下刀,用衝還是用切……
妍兒站在尚寬身側,看著表哥進來便挨著廷瓏坐了,兩人在那裡交頭接耳授受不親的不知說些什麼,心中氣極,復又冷笑,虧姑媽還囑咐自己說廷瓏自小費心教養,舉止有度,叫自己同她一處多學多看,莫叫人說何家姑娘不如……深憾她這副樣子怎麼就不叫姑媽看見——沒羞沒臊的和男人坐在一起自在談笑,還說什麼大家閨秀,哪裡懂一點規矩。暗地裡咬牙,想著怎麼叫姑媽知道才好。
姚氏端著茶,看尚寬垂著手恭恭敬敬的回大太太話,但見他氣質飛揚跳脫,卻執禮甚恭,沒有富戶子弟驕盈之氣,心裡不由添了兩分喜歡,又看向妍兒,知她是玉清看中的,不免細細的打量了一回——形貌和玉清未嫁時有幾分肖似,從進門行了禮就安安靜靜立在一邊,倒也十分貞靜,只是神氣不夠舒展,眉目緊鎖略帶尖刻,不夠圓緩——惟其這樣更要熱情相待,不能冷落了她,遂笑微微的招手叫了妍兒到自己身邊坐下,又給芍藥使了個眼色。
芍藥本是第一等細心的,又一向跟在姚氏身邊,人情往來都是看熟了的,早依著兩人身份,按著親近子侄的舊例打點了表禮,見姚氏授意,忙用烏木鑲銀的托盤呈上一對荷包。
姚氏看了,撿了藍的給尚寬,又撿了綠的給妍兒,尚寬接過謝了賞,妍兒推拒一番,到底也收下道謝。姚氏極喜歡她似的,拉著她的手問她多大年紀,平時都做些什麼消遣……
廷瑗站在大太太身後,見妍兒扭捏作態十分不屑,只轉了臉跟尚寬說話。大太太一邊聽何妍態度溫婉,輕聲慢語,一邊聽女兒一派天真言語不忌,心裡惱她沒有心術,當著外人不好出言訓斥,只微皺了皺眉。尚寬十分有眼色,況且不是頭一回,當下不敢隨意搭話,只含笑聽著。廷瑗見他突然就斯文起來了,泥塑木雕一般,十分無趣,瞪了他一眼,走到姚氏身邊打斷妍兒說話,撒嬌道:“三嬸,不是去新宅嗎?咱們走呀。”
姚氏便笑道:“正是呢,我一見了這兩個孩子體面乖巧就給忘了。”說著遣人去傳話備轎,又叫去新宅報信,好令閒雜工匠迴避。不一時準備妥當了,一行人帶著家人、僕從坐著竹轎前後護衛著往芙蓉坡走去。
一路上枝繁林密,陽光經高樹過濾只剩斑駁的光影灑在眾人身上,雖是午後卻一點也不熱。姚氏和大太太的竹轎在最前面引路,後面依次是桂姐兒孃家胡府的幾位太太、奶奶,接著是廷瑞媳婦兒和桂姐兒,之後才是廷瑗、妍兒、廷瓏等一干姐妹,廷玉、以然同尚寬在最後面押轎。
芙蓉坡距老宅只一刻鐘的工夫,走不多久,遠遠就看見一片白牆黛瓦隨山勢高低向背,一面臨山一面傍水,氣派非常。廷瓏每日裡去方家上學都打這兒經過,外面樓閣起伏已是看的熟了,內裡的格局規劃也都在圖紙上見過,又馬上要住進來,此時也就不如何心熱。
廷瑗跟妍兒前後並行,卻偏要越過了她去跟廷瓏說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