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杭州滿城!(第1/2 頁)
,
李秀成還看了王有齡寫的這封遺書,一個能為國家赴死的官員,一個百姓愛戴的官員,怎麼能讓人不尊敬呢?
怎麼能讓他的屍體客死異鄉呢?
於是李秀成做了一個驚天的決定,什麼決定呢?
他先命工匠打造一副特別豪華的靈柩,再派人護送王有齡屍體回老家。
當時城裡有好多清軍在杭州城破後,投降了,李秀成從中挑選了五百名降兵,然後對他們說道:
“”你們都是王大人的親信,本人十分敬重王大人的為人“”
“”我現在安排你們護送王大人的遺體回他的老家福建,還給他的家人,好生安葬“”。
然後李秀成還給這些降兵發放了幾兩銀子,作為路費,並再次交代:
“”你們去了福建之後任務完成,若想加入我太平軍可以就近加入“”
“”若想回老家,這些銀子也可以作為盤纏路費,你們就可以回家“”。
。
當時浙江地區到處都是太平軍的部隊,所以這五百人的降兵想要出浙江,沒有關通文書,肯定會遇到阻攔。
還有可能在路上就會被殺掉。
李秀成親自寫了關文通書,並蓋上自己的忠王大印,交給護送王有齡屍體回福建的帶頭將領。
將王有齡的屍體安排完之後,當時杭州城內的降兵多達六七千人,對於如何處置這些人,許多太平軍將領犯了難。
若這事兒是放到英王陳玉成的身上,或者是輔王楊輔清身上,那麼這事兒就好辦,投降的就收編,不投降的直接殺掉。
而且就算這些王收編這些降兵,降兵日子也不會好過,會被英王陳玉成或者輔王楊輔清當作戰場炮灰,來使用。
但是人家都說忠王李秀成仁義,他到底仁義在哪兒呢?
我們,從他派人護送敵人浙江巡撫王有齡回老家來看,應該算仁義。
後面李秀成更加表現的仁義。
這些六七千人的清軍降兵聚集在杭州城城內,惶恐不安,生怕被屠殺。
李秀成去親自站了出來,當眾告訴他們:
“”你們想加入我太平軍的隊伍就可以加入“”
“”若不想加入我太平軍隊伍“”
“”我李秀成可以給你們發放路費,給你們發放通行條子,你們可以直接回家“”。
“”保證不會為難你“”
李秀成此話一出,許多人留了下來,也有許多人表示要回家。
對於回家的人,李秀成還是遵守諾言,給他們發放銀兩,讓他們回家。
忠王李秀成這樣一操作,讓他很快在浙江人民百姓心中,以及浙江的綠營兵心目中留下了“”仁義“”的好名聲。
這就是李秀成和陳玉成最基本的區別吧。
(最近有不少讀者噴我,說我把英王陳玉成寫的太壞了,
但事實是如此,我們只能根據歷史的資料來分析人物的性格來寫。
總不能瞎編吧,當然若是要編也有個度,根據歷史的事實來編,不脫離真正的歷史。)
李秀成解決完杭州的降兵後,開始準備對付杭州城內的滿城。
杭州的滿城已經被太平軍圍得嚴嚴實實的,滿城裡面不缺糧,不缺水,不缺武器,而且一個小小的滿城裡面還有一萬多人的守軍。
可以說易守難攻。
李秀成想要攻破滿城,必然要付出慘重的傷亡。
按正常情況來說,太平軍想要減少攻城損失,
李秀成應該直接駐軍杭州外城,對杭州滿城進行包圍,圍他個一年半載,滿城裡面的人糧草耗盡必然會出來投降。
這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