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唸經也有利弊(第1/2 頁)
本來小白還想再嘗試過午不食,但是被劉芳萍堅決阻止了,他自己都說過以前曾經過午不食過,結果把人搞得面黃肌瘦,差點弄成消化系統紊亂。劉芳萍把前輩在書中講到如何一步步來日中一食的環節找出來給小白看,小白認真反覆看了後才做罷。
前輩說,不能隨便節食!妄想沒有減少,突然縮食只會營養不良。最初可以少吃或不吃晚飯但是餓了要吃水果,或者乾糧和熱水,還要堅持修行,這種狀態至少1年以上,然後再完全不吃晚飯;再過 1~2 年,開始不吃早飯——也是一開始拿水果或者水煮素菜來代替。要循序漸進!不是一下子啥都不吃,否則會生病的。 先念三年的經或者咒——不要著急!斷食不是隨便就可以玩的!
還有一個要切記!修行的時候,打瞌睡是要死人的。很多人急於精進修行,晚上很困了,可是覺得自己當天任務沒完成,就強迫自己一邊打盹一邊打坐,這是絕對不行的。你真困了,乾脆躺下睡覺;等清醒的時候,再打坐!前面說到,禪定是在頭腦非常非常清爽的情況下進入的。我已經教的很詳細了,出了問題概不負責!
現在的重點是劉芳萍要開始一千遍地藏經的唸誦,小白還是很緊張的,一個人,能否真正走上修行之路,前期就看量的堆積的,很多人念地藏經的時候,剛開始那段時間,會出現很多障礙,往往容易半途而廢,如果劉芳萍能夠完成一千遍地藏經的量,小白相信,有這個基礎,以後即便他離開了,劉芳萍依然能夠靠著這個量的堆積,獲得加持,即便生出退心,亦能出現各種因緣督促她繼續走下去,所以,劉芳萍能否完成一千遍的任務成了他最關心的一件事。
前輩在書中也講到了這個唸經唸咒或者唸佛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唸咒、唸佛有三種念法!
最好的是默唸——就在心裡念,不張嘴、不出聲,念頭越細微越好,還不起妄念。要做到這個程度不容易,需要長時間的修行。(雙盤的時候,剛開始可以默唸大悲咒,到了一定程度後,覺得念大悲咒煩躁,就唸佛號,一步步來。)
差一點的方法就是嘴動,聲帶不動,呼吸正常,呼氣和吸氣的時候都在唸。但是在吸氣的時候也想繼續念,你只能用嘴吸氣。所以,這個念法也有缺陷,是腦子裡還有妄想的情況下,一邊打妄想一邊唸的方法。
最差的就是出聲念。這是妄想太多,無法控制的時候用的方法。聲音可高可低,低的只可以自己聽見,高的別人都能聽見。
這個方法為什麼說是最差的呢?這還得從人體的呼吸原理開始說起。人在出聲唸咒或者唸佛的時候,呼氣時間自然被拉長——短入息,長出息。在長時間呼氣的時候,胸肌和腹肌都在用力,一直在縮緊。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身材是圓滾的。隨著年齡增長,胸肌和腹肌都在縮緊,本來圓滾的身材逐漸壓扁。
如果你拼命出聲唸咒或者唸佛,胸肌腹肌在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下,會逐漸縮緊;縮到一定程度,你就會呼吸困難,難以吸氣。
你念個二、三個月,你是感覺不到這種變化的;但是每天長時間的拼命念,二、三年後你就覺得呼吸困難了,你的整個胸骨都會被壓下去,呼吸質量越來越差。
更要命的是血液也會出問題!血液從心臟裡出來後,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可是你長時間的呼氣,心臟又不會因此放慢速度來跳動;血液在不能進行氣體交換的情況下,重新回到心臟,又被心臟送到全身;這樣重新回來的血液裡氧氣減少,有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人還不會死——為什麼?因為氧氣進入身體的時候是20.98%,出去的時候有15%左右;如果你不呼吸,一直在呼氣當中,那血液就會和這隻有15%氧氣的空氣再進行一次氣體交換。
這樣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