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明史》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在鄭和的船隊裡,還有一部分是錦衣衛,專門負責偵緝。
由此,建文帝的下落,成為中國歷史之謎,時隔六百多年,至今仍未完全破解。
看到這裡,我的腦袋更迷糊了,這些資料,和這裡的秘密有什麼關係嗎?
我記得很清晰的是,宋清風曾跟我們說過,十二天罡鎖魔陣建於明朝末年,戰爭紛亂,白鷹老道勸村長搬遷,說這裡的怨氣只能鎖,不能疏,一疏方圓百里雞犬不留,村長磕頭求情,說兵荒馬亂的,能有個居所那是老祖宗的恩澤,不能說不要就不要了啊!沒個安定的居所,只能死得更快點兒而已,所以白鷹道長才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為救整村兩百三十二條人的性命才建造的十二天罡鎖魔陣!
宋清風和侯斌這兩個人,肯定有一個人在說謊!
 ;。。。 ; ;
第二十五章 傳國玉璽
平心而論,我更相信侯斌,這些資料是他自己整理的,同時也符合部分正史,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十二天罡鎖魔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驅邪大陣,更像是某些宗教儀式的祭壇或陵墓的入口。
但在靖難之變中,我還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起初在削藩問題上,朝臣本來有著不同的意見。以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和戶部侍郎卓敬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張採用漢代“推恩”的辦法曲線削藩。他們建議建文帝把藩王的權力分封給藩王所有子孫而不僅僅是嫡長子一人,而且要異地分封,這樣藩王的權力就會逐漸削弱,不會再威脅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議建文帝立即將燕王遷封到南昌,既維護了親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認為很好,卻沒有去實行。以齊泰、黃子澄為首的大臣堅決主張削藩,但在具體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黃子澄認為燕王實力強大,應該先削弱小的周、齊、代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時機成熟再削燕王。齊泰則主張擒賊先擒王,只要先剷除燕王,其他諸王自然無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聽取了黃子澄的意見。建文帝並未意識到他的行動實際上已經打草驚蛇,燕王朱棣正發展勢力,蓄勢待發,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可以說建文帝一直視燕王朱棣為最大的威脅,然而他並沒有果斷地直指燕王而是先削了其他五藩,給了朱棣充分的準備時間。當初戶部侍郎郭任認為先削五王在戰略上犯了錯誤,主張儘快用兵燕王:“天下事,先本後末則易成。今南京朝天宮日儲糧粟、備軍實,果為何者?而北討周,南討湘,削燕之舉則經年無期,實為捨本而圖其末。用兵貴乎神速,銳氣既竭,姑息隨之,正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臣恐朝廷將坐而自困耳。”郭任這段話在今天看來無疑是正確的,但建文帝當時並沒有意識到。
據野史記載,在道衍和尚(後名姚廣孝)的影響下朱棣很早就有和朝廷對著幹的意思;道衍是明太祖派到他的王府裡來任事的,並博得了他的信任。道衍據說在朱允炆被封為儲君以後曾向燕王進言,說他註定會有九五之分;他並且鼓勵燕王謀劃進一步實現他的雄心壯志。當建文朝廷開始清洗他的兄弟們的時候,燕王馬上覺察到他的地位危殆,因而他就商於道衍(這時道衍已是他的主要顧問和謀略家),應該採取什麼步驟來對付這一威脅。燕王已經用招降蒙古士兵的辦法擴充了他的部隊,同時他又和那些對新皇帝已不再抱幻想的宦官內外勾結起來。可是他還無意立即行事,因為他的三個兒子正在南京作為人質,以保證他不亂說亂動。與此同時,雙方的間諜和代理人來回打報告。燕王在1398年和1399年搞了許許多多鬼把戲,又是裝病,又是裝瘋,請求遣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