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謂自覺意識,這樣的理和自覺意識確實是和潛意識的情感不相容的,但也不等於說,潛意識是一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自我封閉的,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因而與意識互不相涉。我們以上說的只是藝術創作程序中的一個階段,並不是創作的全過程,就全過程來說,我們認為意識與潛意識,常態與變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滲透,互相轉化,互相因依的,但所有心理活動的開始時,都是無意識的,意識從無意識發展轉化而來的。當然,意識經過長期抑制和控制也可以轉化為無意識,所謂習慣成自然即是。拉法格所說“本能是先天的思想”,即指由意識轉化而來的無意識。他認為“人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腦筋緊張,便不能學習什麼東西,無論是精神上的或是肉體上的都一樣,這腦筋的緊張將隨著所學的物件的熟悉程度而減弱。例如某人開始學彈鋼琴,他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著手和指的運動,以便準確地按下所想按下的琴鍵;習慣了之後,他就開始隨心所欲地按,不再看琴鍵而且還可以想別的事情。同樣地,在學習外國語時必須經常集中注意於選擇詞、前置詞、詞尾、形容詞、動詞等等;所有這些在以後熟悉了語言時就會本能地在記憶中發光。人和動物的腦子和身體具有一種效能,就是把開初由願望、意識所引起的東西和作為緊張之注意之結果的東西轉變為自動的行為。人如果不具備這種自動的動作效能,他就不能接受肉體的和精神的教育。假如經常被迫注意說話、走路、吃飯等的一舉一動,那他就只好永久停留於兒童的狀態”。拉法格所講就是習慣成自然的過程,習慣多少是有意識養成的,是意識前提下的無意識,習慣行為或舉動雖不是當時考慮的結果,也是以前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經過考慮所作出的決定的產物,所以無意識可以理解為早已忘了的曾出現過什麼的意義,但還堅持著此種意義並繼續決定他的行為,你的記憶不會告訴你如何知道椅子是坐的,什麼東西吃起來為何可口,什麼東西為何不可口,所以無意識不外是被遺忘了的曾經引起過意義的情緒體驗支配我們當前的行為而已,用條件反射來解釋就更清楚,無疑習慣是一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成為自發的、不由自主的,這是意識管不了的,至少是不能完全戰勝的。拉法格還說:“成人的腦子按照他的個人教育的程度和社會文化高度或多或少地自動化了。像原因、實體、存在、數量、正義等等基本的抽象概念對於他已成為一種先天的和本能的東西,像飲食一樣,人已經完全記不起來他是怎樣獲得它的,因為文明化了的人也像會吠的狗一樣,一生下來就繼承了傳統的習慣,一有可能就獲得了這些概念,但是這種獲得概念的傾向是他的祖先幾千年間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結果。”《思想起源論》三聯書店1953年版第52—53頁。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似乎是抽象的東西,也可以逐步變成具體的東西,從而在人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新的直觀。比如現在物理學家對四維空間世界的直覺把握,幾乎像當時物理學家對牛頓空間和時間的把握那樣清楚,新的直覺是抽象的產物,轉而又成為進一步抽象的新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愈發展,思維能力愈高,潛意識就愈深,愈豐富。沒有高度意識,也就沒有潛意識,原始人大概很難說有什麼潛意識的,藝術創作的全過程就是從意識到潛意識,從常態到變態的轉化過程。也就是藝術家的理性不斷消融於幻覺的過程,中國古人所說由煉到不煉,由出色而本色,由人籟歸於天籟,非常精煉地概括了這個過程。人們都承認傾向本身不僅應該存在於頭腦裡,而且應該存在於心靈中,存在於寫作者的血液中,它首先必須是一種感情,一種本能,然後大概才是一種自然的思想。
理和情,意識和潛意識的不斷轉化過程還可以從電—化學的變化中得到說明。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們心理過程乃是一系列電—化學變化。任何意識都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