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組建新軍(第3/4 頁)
起事開始,他的軍隊就以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著稱,素有“仁義之師”的美譽,這為新軍的組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身份地位到軍事才能,從個人魅力到訓練管理,李定國無疑是組建新軍的最佳人選。
而那些原本養尊處優的皇室宗族子弟,在經歷了多年的逃亡生涯後,也明白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的道理,要想在亂世中活下來,只有靠自己。
這些年來,這些表面上地位顯赫的宗室子弟們早已被無窮無盡的逃亡生涯磨去了稜角。他們多數時候都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
自從李定國到來後,他們才終於能夠填飽肚子,穿上暖和的衣服,但他們再也不敢奢望回到過去那種天天享用山珍海味的美好時光。
如今,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願望僅僅是能夠生存下去而已。
當聽說要組建新軍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沒有任何意見,甚至內心深處還有一些小期待!畢竟他們和當今聖上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聖上走到哪裡,他們就會跟到哪裡,自然也就不用像其他軍隊那樣整日裡出生入死。
而且,這麼多年來,他們對於聖上的瞭解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位大明赫赫有名的“走天子”——永曆帝,對於危險的感知能力超乎常人,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不斷地逃跑、逃跑再逃跑,從來不曾有過絲毫的強硬之舉。
在這些人中,甚至有人覺得聖上之所以要建立這支新軍,無非就是想要和朝堂之上的諸位將軍爭搶功勞罷了。而這一點,恰好是他們最為擅長的領域。
一想到這裡,這些人便開始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情緒,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起來。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在新軍中大放異彩的模樣,幻想著能夠憑藉著這支新軍立下“赫赫戰功”,從此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而新軍的創立者——朱由榔並不知道他的這些親戚們的想法,他只是需要一支聽他指揮的軍隊。
他將這支軍隊命名為“天威軍”,寓意著宣揚天子的威嚴。
李定國和白文選對皇帝的這一舉動感到有些意外,但他們也覺得這“天威軍”只是聖上一時的興致而已。
不過,組建這支“天威軍”倒是幫了李定國一個大忙,他無需再分兵照顧這些皇室親眷了。
而且,這“天威軍”由他負責組建,皇帝也給了他極大的許可權——生殺大權。他有信心將這些皇親國戚訓練成真正能征善戰的勇士。
……
而另一邊,朱由榔正在為火銃的事情煩惱。
葉應楨逼宮那日,李昂手下的趙勇使用的一支火銃給朱由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定將“天威軍”定位為使用熱兵器的遠端兵種。
在他有限的歷史記憶中,強大的清帝國似乎就是被熱兵器打敗的。
他曾在一些歷史書籍和影視作品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幾千英軍憑藉著火槍等熱兵器,輕鬆地擊敗了數萬清兵,將他們追殺得四處逃竄。
他立刻召見李昂,詢問起火銃的事情。
一番瞭解後,他才知道,原來大明裝備火銃已有二百餘年曆史,從太祖皇帝朱元璋時就有使用火銃的記錄。
在決定江山歸屬的鄱陽湖水戰中,火器的運用達到了頂峰。朱元璋巧妙地將冷熱兵器結合,發揮了火器的遠端打擊和巨大威力,以火攻戰術摧毀了陳友諒的龐大艦隊,為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乃分舟師為十一隊,火器、弓弩以次而列,戒諸將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則短兵擊之......俞通海復乘風發火炮,焚寇舟二十餘艘,彼軍殺溺者甚眾。”
朱元璋充分利用火器的遠端射程、強大威力和良好的燃燒效果,對抗陳友諒的巨型戰艦。考慮到當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