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有些現代人說賈誼以農為本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封建統治者的落後侷限性,甚至上升到中華民族農耕意識的層面,而賈誼那句對工商業人士不那麼推崇的評價,更成為許多人認定中國不能從農耕文明轉型為工業文明的著名論據。
只能說這些人的思維方式堪稱奇葩。
在漢代生產力非常不發達的背景下,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當然要鼓勵人力資源向這個最根本的產業聚集。工商業自然有其重大意義,但至少在當時並不值得挪用發展農業的稀缺資源去發展它。這就好比一個人在讀小學時就該集中精力,勤練四則混合運算,而不應該好高騖遠地去學高次方程。當然,如果他到三十歲還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那確實是他初中沒學好。但初中沒學好又豈能怪小學學得太好?漢初定下重視農業的指導思想是完全符合當時生產力發展背景的。何況也從來沒人說過要永遠保持下去不進步。事實上,到宋代,國家財政收入的主體已經不是農稅而是工商貿易尤其是海外貿易,中國開始走出農業社會,漸漸進入工商業社會,國家治理的指導思想也作出許多適宜的調整和嘗試。
即便是漢文帝本身,在狠抓農業中心工作的同時,也大力促進商業。漢文帝開山澤之禁,允許百姓到原來專屬國家的山川河海開採礦產漁鹽,促進了工商業發展。漢文帝還廢除關傳制度。傳是由國家簽發的一種過關憑證,憑傳才能透過各種關卡。漢文帝廢除此制,民間資本可以在全國市場自由流通,有效消除了地方保護和貿易壁壘,&ldo;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rdo;。
最後必須提到漢文帝的貨幣金融體系。我們現在經常在古裝戲裡看到男主角一出手就摸出幾十兩銀子,或者皇帝大笑一陣,豪邁道:&ldo;賞你黃金萬兩!&rdo;然後,一個老太監笑眯眯地捧著滿滿一盤金元寶塞到主角手裡。首先,這些編劇同志應該科普一下物理常識,好歹換算下一兩摺合多少克,再算算一萬兩是多少千克,老太監捧不捧得動;其次,中國自古是一個貴金屬匱乏的地區,金銀成為通貨是明朝中後期的事了,在宋朝開始發行紙幣前,中國一直鑄造銅鐵貨幣,從未將金銀作為通貨;最後,即便是明朝後期開始使用白銀通貨,一年的國庫收入也才二百多萬兩銀,幾十兩銀子是多麼恐怖的購買力,怎麼會有人隨手就摸得出來?
秦漢以來中國一直使用銅鐵貨幣,漢文帝朝經濟大發展,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而且自秦以來幣制非常混亂,市場上半兩、八銖、榆莢、五分等各種貨幣混雜使用。如要大刀闊斧整頓,勢必傷害到許多既得利益,一不小心,政權就會從內部崩潰。其實,這從來都是一個大型帝國最嚴重的內患,遠比邊境上的遊牧部族可怕,強勢時如漢高帝、呂太后,都未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兩千年後,蔣委員長派大公子蔣經國到上海灘整頓金融秩序,口號倒是很豪邁‐‐&ldo;專打老虎,不拍蒼蠅&rdo;,最後還是向黑白兩道的金融巨鱷們服了軟,拍點蒼蠅了事,民國的金融秩序繼續滑向深淵,最終全盤崩潰。那麼以仁君著稱,甚至不敢對匈奴說一句重話的漢文帝呢?
在這裡,漢文帝要教育您‐‐什麼叫仁君。所謂仁,與軟弱無關。
仁君不敢對匈奴說一句重話,那是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現在的實力,無法剿滅匈奴。如要以強硬對待,吃苦頭的不是皇宮裡的皇帝,而是被驅往戰場的百姓,所以仁君能夠放下天朝大國的架子,屈尊於未開化的部落面前。反觀某些所謂強國,無故向其他國家的人民舉起屠刀,目的只是為了降低石油巨頭的原油成本。而金融寡頭們翻雲覆雨,製造金融黑洞,吞噬人民財產,強國不但不制止,他們捅了婁子還想方設法用納稅人的錢去&ldo;輸血&rdo;&ldo;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