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第1/2 頁)
除了這些,關於宋太宗繼位之謎的說法還很多,但這些說法都是宋人留下的,無論是支援還是反對宋太宗,都難免帶有主觀色彩,那我們來看看別人的記載。《遼史&iddot;本紀第八&iddot;景宗下》:&ldo;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rdo;
注意看&ldo;自立&rdo;二字。遼人站在第三方角度,並不認為宋太宗是按宋太祖指定繼位,而是自立。遼人的視角或許更加客觀,事實上,宋太祖到底有沒有指定誰繼位恰恰並非頭等重要。清以後的中國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皇儲的選定必須由上一任皇帝來指定,他的指定便是法理依據。然而我們細究宋朝的君主確立模式,卻會發現上代皇帝的指定至多隻能算一種較強支撐,而絕非充分條件。宋太宗就算沒有得到宋太祖的指定,以他當時的勢力也足以問鼎皇位,唯一的問題就是自立為帝看起來臉皮有點厚。
為了說明中華帝國宋明時代的君主確認模式,我們有必要看看宋太宗之後的繼承情況。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宋太宗駕崩,第三子趙恆(原名趙元侃)繼位,史稱宋真宗。宋太宗當初以皇弟繼位,並以四弟趙廷美為儲,這很可能是他加強兄終弟及合法性的一種宣傳手段,很快他又把趙廷美趕出朝廷,最終傳位給兒子。如果按傳統,嫡長子是唯一合法繼承人,但隋唐以來這種禮制便已破壞,繼位者的選擇面很廣。那這麼廣的選擇面,由誰、以什麼標準最終決定呢?五代就好說,誰心狠手辣實力強做掉老爹,誰就繼位了,但宋朝顯然不行。
誰當皇帝,這是關乎國家民族前途氣運的大事,早已不是一家一姓之私,而是天下萬姓之公,自然就要由朝議決定。儘管有些皇帝、皇后會提出繼承是皇室私事,不應由外臣過問,但很顯然,中國特色封建社會發展到唐宋明這樣的較高階段,皇室已無私事。私事涉及的公共利益太多,私權力自然就會被公權力覆蓋,這是公共管理學最基本的原理。
宋太宗其實最喜歡長子趙元佐,一度封楚王、開封府尹,準備接班,但令人費解的是趙元佐居然和趙廷美感情很好,宋太宗驅逐趙廷美時他還竭力營救這位主要競爭對手!後來趙廷美鬱鬱而終,趙元佐竟然悲傷得發了狂,發狂後當然就很令人討厭,最後被貶為庶人。說實話,貴叔侄不至於感情好到這種程度吧?都談到皇位繼承了,親父子也可能反目啊,你們這種程度那就只可能是……算了,這裡不是《男人幫》,就不深入探討了。
趙元佐被廢後,經諸臣議定,宋廷又以宋太宗次子趙元僖為許王、中書令、開封府尹。本來趙元僖與眾臣都相處得不錯,很有希望繼位,卻不幸死在了宋太宗前面。後來被查出來是被侍妾張氏毒死的,這好像是前面出現過的橋段,真是每家的不幸總是相同的啊!
連續兩位皇儲的失敗讓宋太宗有些心灰意冷,但眾臣明知宋太宗非常忌諱,還是屢次上表請立儲君,即便有些重臣因此被貶斥也前僕後繼。最後,在名相寇準的力主下,宋廷終於議定由宋太宗第三子壽王趙恆為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開封府尹,還專門冊立為皇太子。但也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繼位了,就連宋太宗崩後都還發生了不少波折。
儘管朝廷已經議定趙恆繼位,但也有些人不喜歡他,這其中有一位看似很危險的人物‐‐王繼恩。
唐朝是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唐朝二十個皇帝有九個是宦官所立,其中兩個還被宦官所弒。他們大多藉助廢立翻雲覆雨,成為權宦。王繼恩曾成功擁立宋太宗,或許他想接過前輩的槍,繼續這項事業,成為宋朝的權宦。王繼恩利用身處內宮並曾被派出監軍的便利,積極結交宋太宗明德皇后李氏、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勛等重臣謀立他人,以樹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