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木桿可汗在位二十年而卒,其弟佗缽可汗繼位。佗缽可汗號稱&ldo;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rdo;。北周、北齊為取得突厥支援,爭相討好,不斷送錢、送公主。佗缽可汗得意地說:&ldo;我南邊的兩個兒子很孝順,不擔心受窮了。&rdo;
佗缽可汗在位十年而卒。根據遊牧部族兄終弟及的習慣,突厥第一代領導人都是舍子傳弟,第一代死光了再傳回最早那個可汗的兒子。佗缽可汗準備傳給木桿可汗之子阿史那大邏便,但領主們覺得大邏便的母親太低賤,不服氣,更願擁立佗缽可汗之子阿史那菴羅。當初伊利可汗東徵柔然,其弟室點密(istai)則率軍西征,參與到薩珊波斯和東羅馬的歐亞爭霸,後被封為西面可汗,較少干涉突厥本部事務。而阿逸可汗之子阿史那攝圖分封在東邊,稱爾伏可汗,實力強大。此時攝圖站出來支援菴羅,菴羅成為最高可汗。但菴羅勢力單薄,不能服眾,不久讓位於攝圖,即為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亦稱沙缽略可汗,設汗庭於都斤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北峰)。為了平衡,沙缽略可汗又封菴羅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
突厥這種模式是典型的部族領主制,第一代黏合在一起可以非常強大,但各個領主都具有獨立主權,久之必然分裂。室點密可汗之子達頭可汗(阿史那玷厥)嗣位後對突厥本部的沙缽略可汗不服,東西日漸疏遠,在漢人看來分裂成了東西突厥。事實上東西突厥下面還可以分為很多獨立政權,他們的合作和分裂都是因時因勢,並不具有穩定的國家形態。
隋文帝篡周建隋,沙缽略可汗認為有機可乘,集五大可汗之兵,勾結營州刺史高寶寧南侵,隋文帝只好派兵抵禦並修建長城。而當年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被送往突厥和親,初嫁佗缽可汗,後由沙缽略可汗繼承。千金公主天天哭訴隋文帝篡奪了她家北周,所以突厥天天南下襲擾。
面對這個對手,隋文帝陷入深思。突厥比匈奴強大得多,匈奴只相當於普通地級市城管局,突厥起碼相當於副省級城市。匈奴基本上是純粹的馬匪,既沒手藝又沒文化。而突厥出身鐵匠,除了騎馬還有手藝。冷兵器時代的草原上鐵匠就太實用了,須知戰爭史上最經典的冷兵器之一‐‐土耳其新月彎刀最早就是突厥人發明的。而且突厥還有點文化,是草原上第一個有文字的民族,所以對後世影響極大。現在,還有不少人認同突厥。這個對手顯然比匈奴高出一個檔次。
漢朝痛擊匈奴,雖成效卓著,但也耗費國力。關鍵是匈奴衰落了又有鮮卑,鮮卑過了又有柔然,柔然過了現在還有突厥。如果隋文帝要學漢武帝硬踩突厥,且莫說打不打得贏,就算傾盡國力大勝一場,倒是能讓隋文帝本人揚名立萬,但於國於民又有何益?無非是騰個位置讓下一個部族粉墨登場罷了。或許是突厥當年利用北周和北齊的對峙從中漁利給了隋文帝一些啟示,他也決定利用突厥的領主制大做文章。這個問題上,名將達奚長孺和名臣長孫晟分別作出了不同貢獻。
達奚長孺(據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考據,大多史料稱為長儒)出自將門,以勇猛善戰著稱,北周時曾在對北齊、陳朝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隋朝建立時晉為蘄春郡公、上大將軍。隋初沙缽略可汗經常南下襲擾,遊牧民族的戰爭成本極低,甚至可以以戰養戰,隋朝沒有大舉反擊,沙缽略可汗便益發驕狂。開皇二年(582),沙缽略可汗集五大可汗四十萬大軍分道大舉南侵,&ldo;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鹹盡&rdo;。隋廷遣高熲、虞慶則等重臣分八路迎擊。其中,沙缽略可汗親率主力精銳十餘萬出石門關(今寧夏固原西北),直取京畿。內史監虞慶則為行軍元帥,達奚長孺為行軍長史,率萬餘軍迎擊該路。
當時天降酷寒,虞慶則軍中手指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