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頁)
然而,商朝顯然不能與秦朝以後的朝代相提並論,彼時之中國亦無法稱之為帝國。本書主要內容當是中華兩千年帝國時代,本篇只不過是開端肇始,似乎更應在序篇一筆帶過。然而一部著述,可以無尾,留人以遐想,卻不能無頭,陷人以迷茫。所以本書單列一篇,既是為第一位太宗單獨成篇,也可以概述先秦故事,講明中華民族的上古淵源,使後人明白各種道理來之有據,並非偶然。
中華民族向來有文字記載歷史的傳統,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字史料,尤以正史精神著稱。這便不同於其他民族以口述作為歷史傳承的方式,很多故事編得言之鑿鑿卻不經意間突破了邏輯底線。宙斯、雅典娜、路西法更是正史中的常客,以至於已經接受信史思想的現代西方史學界,至今未能根治間歇性人神不分的病根。
當然,客觀地說,《史記》的前幾卷在後人看來也未必算得上正史,相信太史公司馬遷用區區四卷概述中華民族的起源(在當時看來應該是人類的總起源),應該和我現在寫本篇的想法相去不遠。
後人習慣將秦以前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稱為三代,再往前就是傳說時代了。雖然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甚至四書五經都記載了一些三代的情況,但是作為一位理性且無極端宗教思維方式的中國人,我還是對有關三代的史料持姑妄聽之的態度。事實上,大多數中國人也都持類似態度,三家注本《史記》中,三位唐宋的註解者註解的字數比原文多十幾倍,我們基本上要在註解中去找原文。這些註解主要都是考證《史記》的謬誤和自相矛盾之處,太史公如果泉下有知,一定會後悔當初為什麼選擇了接受宮刑而不直接去死。
如果從純粹的歷史學角度出發,三代的要義便在於考證,因為這些史料錯漏百出,簡直就是考證主義者的金礦。然而從某種公共管理學的角度出發,一些記載的真偽恰恰無關宏旨,重要的是後人對某種表述的認同方式。中國人選擇性地保留了上古時代堯舜禹湯幾位聖君的正面典型故事,再適當地加以誇大,將其作為後世帝王的標杆,既可鞭策在職的政治家,更可作為全社會共同憧憬的方向,這正是歷史學的一個功能。
探索先秦歷史,我們還是以《史記》為線索。原版《史記》第一卷是《五帝本紀》,唐代司馬貞又加一卷《三皇本紀》,然後是《夏本紀》《殷本紀》和《周本紀》,其中殷指商。史記三皇五帝帶領華夏民族走過了蠻荒時代,大禹之子夏啟建立夏朝,規定&ldo;國王永定&rdo;。夏王是華夏民族永恆的王者,似乎可以視為第一個正統王朝。約在西元前1600年,國君傳至桀。夏桀殘暴無道,大約生活在今河南商丘、山東曹縣一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子履經過充分準備,率領商族以武力攻滅夏朝,建立商朝。子履即為商太祖,亦稱商湯、成湯、武湯。商朝初定都亳(今山東曹縣附近),後經常遷都,直到第二十世帝盤庚遷都至殷(今河南安陽)才穩定下來。後來周朝為了顯示對商的輕蔑,不稱商而以殷代稱,所以後世常稱殷商。
商湯滅夏建商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改朝換代。改朝換代這個詞在中國人看來並不突兀,但在大多數民族看來卻是相當陌生且刺眼。因為絕大多數民族根本沒有這個概念,一個國家(部落)一旦確定主人便永世相傳,不能更改,可能被外族吞併,但不可能發生內部的所謂改朝換代。夏朝規定&ldo;國王永定&rdo;,但夏臣商湯攻滅夏朝,新建商朝,打破了這一規則,史稱湯武革命。位列四書五經之首的《易經》贊其&ldo;順乎天而應乎人&rdo;,說明這才是適閤中國人思維方式的正確模式,正是這樣的模式開啟了多姿多彩的中國歷史。
從歷史進步的意義上講,改朝換代這種機制賦予了中華民族獨具一格的生機與活力,每當歷史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