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考校學業(第2/2 頁)
之戰,兵敗被俘。
“咚,咚,咚”急促的鼓聲響起,隨著一個“聚”字,原本分做數個小陣的眾人迅速結成方陣。
“陛下有旨,於三月二十日考校爾等學問,所有科目都會考到,還請諸位做好準備。”
“爾等皆為陛下子侄宗親,還請認真對待彼此考校,莫讓陛下失望。”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小方喀拉迎來了穿越後的第一次考試。
考試的地點位於鳳凰樓三樓,監考老師有皇帝皇太極,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
說句不好聽的話,爵位不到郡王以上,都沒資格來監考。至少這次沒有。
文化課的考校以貼經的方式進行,考試範圍包括三百千三篇開蒙讀物。貼經其實就是填空題,還是非常簡單的。
數學課考做題,語言課分筆試和口試。三門課程放在一起考,考完之後,再用漢語和蒙語做自我介紹。
只需要介紹名字和年齡即可。
做題對於小方喀拉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以他十多年的做題經驗,參加一場小學一年級的考試,那還不是手拿把攥?
拿上毛筆之後,就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就是字有點,怎麼說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也不知道歐洲人此時發明了鋼筆沒有,若是買不到鋼筆的話,恐怕還是得練毛筆字。”
數學題共十道,前面八題都很簡單,是最基礎的四則運算。不過最後兩題,薛鳳祚給宗親們上難度了。
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二十七頭,下有七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雞兔同籠,可以稱得上是一道歷史悠久的題目了。只用瞪眼法一算,小方喀拉就將正確答案寫了上去。
半足數減頭數,得兔數;頭數減兔數,得雉數。
不過最後一題卻讓方喀拉犯難了,倒不是因為題目太難,而是因為題目超綱了,沒法用現在學到的知識計算。
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百雞,翁,母,雛各幾何?
只需設未知數,列方程式,這道題目就解決了。可是這樣一來,就需要用到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雖說這兩個東西此時已經傳入中國,但是還不曾有人想到過,可以用它們來解數學題。
觀念是最難改變的,阿拉伯數字曾兩度傳入中國,卻從未被啟用過,直到十九世紀才得到廣泛的使用。
“或許,我可以以皇帝之尊,將此法推行全國?”方喀拉如是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