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巡視(第1/2 頁)
雖逢地震,但是第二天的出征儀式正常進行。福臨在代善濟爾哈朗等人的陪同下,身著藍色戎服,在盛京南郊檢閱大軍。
眾軍肅立,旌旗招展,還有數門威風凜凜的紅衣大炮列于軍中。主帥多爾袞、副帥豪格阿巴泰以及一干八旗將軍騎馬立於軍前,神情肅穆。
清軍雖然都自稱以騎射起家,實際上對於火器的運用並不少。翻開清史稿,隨處可見用火炮攻城的記錄。
清軍的出征儀式別開生面,拜天就完事了。
不像以前中原地區,皇帝將象徵軍權的斧鉞授予出征將軍,口呼“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
在到達南郊之前,福臨就已經帶著梅勒章京以上的八旗大臣去堂子裡拜天了,向上天行三跪九叩之禮。期間吹螺掌號,給他的感覺就像在做水陸道場一樣。
從堂子裡出來後,才前往南郊軍隊集結的地方。然後豎起八隻大纛,再次祭拜天地,行三跪九叩之禮。
福臨雖然廢除了跪拜禮,但是那只是廢除了人與人之間的跪拜禮,敬天法祖時,還是需要行大禮的。當然,這期間作為皇帝的福臨並不需要跪拜,他站著作揖便可。
為什麼是八隻大纛,估計是象徵著八旗。
禮畢,鳴炮三響。
多爾袞一馬當先,高呼“萬勝!”隨後大軍齊呼“大清萬勝!”
看的站臺上的福臨心潮彭拜。
大軍開拔,向西進軍。下次回來時,又不知能擄回來多少漢人和糧食。這也是福臨這個身份必須要面對的,全取天下之前,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隨著最後一名八旗兵消失在天際,激情散去,盛京城重新回到受災之後的痛苦之中。
早在三月的時候,盛京就已經地震過一次,不過那次地震沒有這次強烈,而且臨近夏天,造成的破壞遠沒有此次大。
若是沒有房屋避寒,遼東的冬天真的要死人的。盛京的死亡人數在緩慢的增加,大部分人都是在受傷後,因沒有得到救治而死。還有數百人則是因為欲行不軌而當場誅殺。
近萬受災的人衣食無著,又聚集在城裡,一個不好可能會釀成民變,以工代賑應運而生。
大清建國以來,只在皇太極在位期間,有過一次以朝廷為主導的賑災。當時出現了大饑荒,買一斗米要八兩銀子,於是滋生了許多盜、賊。
“民飢為盜,可盡殺乎?”
於是皇太極下令抓住的盜、賊鞭打一頓後釋放,同時發帑賑災。不過這次賑災還是以平息物價為主,一邊拿著錢去找範永鬥等人購糧,一邊施粥。
以工代賑在大清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好在代善的身邊有范文程、薛鳳祚等漢臣,他們對於以工代賑並不陌生。
地震過去了四天,盛京城再次井井有條。
受災之人,年六十以下、十五歲以上,無分男女,分成四部分。
一部分前往城北修昭陵;一部分負責清理倒塌房屋,將可用的木材分揀出來;一部分在粥場附近營建窩棚;剩下的則前往皇宮旁擴建學堂。
因為所有被擄掠而來的漢人都已編戶,沒有奴隸可用,又征伐了部分民夫。也不讓他們白乾,除了供應三餐,朝廷每日發餉,銀半錢米半鬥。
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的都在粥場,太老太小沒法幹活的只能歇著,由幾歲的孩子照顧,能幹活的就劈柴淘米燒火。
總之要讓他們都有事做,不能閒下來。
以工代賑實行以後,粥場的壓力大減,此時粥場裡只剩下不到一千的老人小孩。
福臨像往常一樣帶著同學維持秩序,偶爾從鍋裡舀一口粥嘗。走在排隊領粥的隊伍間,福臨撇過頭去:“遏必隆,收養的孤兒一定要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