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俍澠(6)(第2/2 頁)
股子潑辣勁,倒還不曾有剋扣一說。
可自打婆子走後,那些買布的主顧便欺負清娘年幼勢微,
將從前買布的價格壓下了一半不止,清孃的日子過得拮据又艱難。
幸而師傅找了上來,將她帶走,教她織布。
師傅是個極有能耐的子,有家成衣坊不說,坊內亦有許多門生。
且師傅在織繡之上很有造詣,自是欣賞做事仔細,從不抱怨的清娘,
而清娘亦是爭氣,在師傅的教導之下,絲織之藝更是精進,
直到十四歲那年,外鄉的一戶人家慕名而來,
只說家中幼女仰慕師傅絲繡之藝許久,特來拜師。
師傅考校了那幼女,卻是有些本事的,便做主收下了。
成了師傅眾多門生裡其中一個,此女便是劉瑞。
劉瑞性格明朗,極擅交際,不出多時便與坊內的眾人熟稔,
自也是注意到了清孃的存在,
同時也意識到了,清孃的特殊。
坊內的女子,若無歸處的,便會在製衣坊後院裡騰出個房間居住,
不過製衣坊裡空餘的屋子不多,通常便是四人一間。
而清娘,卻是一人一間,且還是師傅點了頭的。
清娘寡言少語,平日裡不曾與人閒談過,
坊裡的旁人對清娘最多的印象,便是整日帶著帷帽只對著織架的消瘦背影罷了。
劉瑞便是在一次午食之時,端著碗坐到了清孃的身邊。
清娘吃飯都是一個人坐在最角落的地方,有時候遇到人多了,便會自己夾了少許飯菜,
端去自己的織架邊上吃。
而劉瑞,便是第一個主動找上她,與她說話的人。
清娘有些無措,
可劉瑞健談,便是清娘只偶爾應上兩聲,劉瑞也能說上許久。
時日久了,清娘與劉瑞見到,倒還能點頭打個招呼。
清娘有時會聽人說起,劉瑞家中寬裕,
將劉瑞送來,也不過是想給女兒精進些手藝罷了,在銀錢方面倒也不曾拘著。
是以在一眾攢著銀錢過日子的姑娘家裡,劉瑞出手很是大方,
那姑娘們每月只在發放月錢之時,才能捨得買一根的銀釵,
劉瑞卻是每日都換著不同的樣式戴著,還搭配著不同的耳環,
甚至那解饞的糕點,都與別人兩文錢買的糖餅不同,一看便是值錢的。
清娘見過那糕點,確實好看,
與師傅用來招呼客人用的茶點一般精緻。
因為劉瑞曾帶著糕點來找她說過幾次話,
便是清娘再三拒絕,說自己不習慣吃這些,
還是被劉瑞硬塞了兩塊。
清娘嘗過,是自己未曾體會過的甜糯。
後來有一天,劉瑞找上了清娘,不由分說便往清娘手中塞了兩根銀釵,
清娘推脫著,很是不解,
便在劉瑞帶著些許委屈的話語裡知曉了,
劉瑞住不慣四人的屋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