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5 頁)
功利的得失榮枯,卻又常常為一個人,為一句話,為一個眼神,風霜雨雪,天崩地裂,沉迷其中,不論生死。生存有生存的法則,法則需要理性,他不可能把生存當作純粹的情感來經營。情感是唯心的,生存不是唯物,唯心卻無法生存。
綺梅是唯心的吧?
他只好由著她在他的視線裡悽然而去了!
有些細節,像一枚鋼針楔在他的心臟。
許多跌宕的悲劇,無非是一個觀念的影響。
也罷,想來想去,還不是浮游在自己畫就的影象裡迷惑。她在學生墓前的神情,何止是對他的冷漠,那種絕決,至今回想起還冷氣不散……
自以為最是清醒,原來也是虛妄。以為兩個人靠近站立,誰知已是此岸彼岸。
2003年。
歐美美女在用肉體作畫;書市正在流行美女作家九丹的《烏鴉》和《女人床》;追星族聚集在美容院拿著謝霆鋒、趙薇的照片要求克隆明星臉,有的為了學外語去醫院“修理”不太利索的舌頭;全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被吵得沸沸揚揚的幾場“熱吻大賽”,大有光大之勢;12月17日,某晨報頭版頭條“一女生不堪重負自殺”;12月12日,揚子晚報A4版“保安血肉軀勇接跳樓少女”;12月4日,世紀快報A9版“南屏中學一高三男生死於應試教育”;10月29日,南京晨報A13版“6起中學生自殺事件背後”;9月30日,南京晨報B10版“被評最差生後兩學生自殺”;7月12日,世紀快報A10版“省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是慣偷”……一艘美軍戰艦從美國聖迭戈的海軍基地啟航,開赴海灣地區,一支由七艘軍艦組成的美軍艦隊又從這裡出發,赴海灣地區部署。這些軍艦運送的是共有萬人的美國第一海軍陸戰隊遠征軍部分官兵及其裝備,是這支部隊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部署行動。12月27日伊朗克爾曼省巴姆地區地震已造成萬人死亡。
2003年的除夕夜,羅蕭田從網上下線,憤怒地說了這一年的最後一句話:見鬼,沒一條好訊息!
然後,他移開辦公桌上的玻璃板,再移開一張署有韓綺梅名字的賀年片,露出了韓綺梅學生時代的一張黑白照片。這照片看去,似已隔朝隔代。又翻出一張試卷,悶悶地看。那是綺梅初中時的一張語文試卷。接著,他從抽屜裡取出一個有梅花圖案的精緻的小錢包。一個神情憂鬱的年輕人送過來的,說韓老師是跟羅助理同時調松城中學的,一定知道韓老師在哪裡,錢包裡有他第一個月的實習工資,還給韓老師。
她在哪裡?
找她的人辦法想盡,仍是音訊全無。
她在松城中學的住處,也已住進了一個叫何穎的年輕教師。粗棉布的格子上衣,鹹菜色的燈芯絨褲子,四季不變的旅遊鞋,一雙情感橫溢奔放的眼睛。一個不需要人擔憂的生命氣息蓬勃的女子。她第一次與羅蕭田見面是為了一本書的殘稿。殘稿的封面有用紅色粗芯筆寫的標題,《弓:12年的生命姿態》,旁邊一行豎寫小字,“幽閉&;#8226;緊張&;#8226;蜷曲”。筆勢迅疾而勁健。何穎熱烈地讚美,說它每句話都是智慧和愛,連標點符號都閃耀聖潔的光輝。她要問清楚是誰寫的。羅蕭田在殘稿的最後幾頁看到了綺梅的筆跡,一萬來字,最後兩行與正文隔開,字跡拖沓婉蜒,一句無奈的嘆息,“寫不下去了,你的文字是沐浴,是照耀,我不具備你的高度。你對教育嚴重的焦慮讓我疲憊不堪。”何穎說,我要把它寫完,我有這個高度。羅蕭田笑,你行嗎?她答,沒有我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我會完成殘稿。每見何穎,他心裡就止不住惋嘆,如果綺梅的眼裡也有這個女子的機智、熱情和詼諧,事情就不是這樣了。
不只一次在何建斌的墓前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