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放屁】(第1/3 頁)
唐國的電影人發展至今,莫約可以被分為五代。
其中,前兩代處於黑白電影的膠片時期。
第一代電影人喜好寫實,拍攝出來的電影都是當時的時事新聞。
那都不算是改編,而更像是紀錄片。
沒有任何藝術成分的加工。
但這對於當時,生活狀況普通的唐國人來說,卻是最好的精神良藥。
電影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而第二代電影人,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開始不再照搬時事新聞。
因為那太過於敏感,經常一部電影就牽扯到一大堆的人兒,所以開始有了所謂‘改編’的想法。
可這種改編卻也不能長久。
一方面是沒有那麼多恰到好處的趣味兒事,等著被改編。
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比起那些大膽又新奇的題材,國內這些保守老舊的東西,太容易飽和和淘汰。
一直等到了第三代電影人的出現,結合了唐國與西方電影文化,才慢慢開始有了現代電影的一些風格。
不再如之前的電影一般,是照搬實事的紀錄片。
且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影的畫面不再基於黑白,而是出現了彩色。
這個時候的電影人們開始學著‘虛構’,創作一些新奇而又趣味兒的故事,建立起新的藝術形式。
特效,成為電影的主流。
主流到什麼程度呢?一部電影拍攝出來,如果不加點特效,觀眾都覺著那票錢出得太虧。
而等到了第四代,唐國的電影開始進入一個藝術大爆炸的時代。
現實主義、表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印象派……
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在這片市場上馳騁著,戰鬥著。
他們爭奪著一塊又一塊的土地,試圖讓自己所處的流派成為唐國藝術的主流。
盧義勇便是當時現實主義流派的代表導演之一,且極為傳統的保留著第二代電影人的思路,喜好拍攝‘真實’的電影。
但這場戰鬥並沒有在第四代導演中決出勝負,而是在第五代的電影人中。
第五代的電影人受到第四代電影人的影響,延續著上一代人的道路,繼續在這片戰場上馳騁。
他們爭相拍攝著自己流派的作品。
但藝術就像是一個圈。
在第一代、第二代時,慢慢被淘汰、枯萎的現實主義,卻在第五代的電影之中重新發芽、結果。
雖然說,其他風格的片子也能有所受眾,但往往一部製作精良的寫實片,更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而如今,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第六代。
但目前,還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導演,能給這一代定義些什麼。
‘這倒是跟自己前世的電影史差不多,都是一個圈。’
烏漆嘛黑的放映廳中,盧正義對這成片已經看了一遍又一遍,已經沒有興趣再看了。
今天,主要是陪領導看電影。
家裡的領導。
此時,盧正義和張煜各佔了一張單人沙發。
而中間,是一位人高馬大的光頭大漢。
這大漢長得凶神惡煞的,面容看著還挺年輕。
但其實,他已經六十來歲了。
只不過因為白髮都剃光了,又時常有鍛鍊,才沒有那麼顯老。
這光頭大漢就是盧義勇,盧正義的父親。
在成片製作出來之後,他第一時間喊來了父親。
現下,最要緊的事情不是去慶祝、不是什麼殺青宴,而是得讓這個父親對這部作品瞧得上眼兒才行。
只有盧義勇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