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菠蘿與包穀(第2/2 頁)
著這糙果黃綠色的、像銳齒一般的厚皮,第一次對水果的外形產生了懷疑。
“我來試試!”不知何時起床的薛斐白臉睡得跟個紅蘋果一樣,精神飽滿,看見這東西眼睛都亮了。
他不知從哪掏出一把柳葉小刀,已經開始朝著那水果比劃。
杜蘅沒興趣看他耍寶,她拿起小姑姑給她的信看了起來。
信上先是報了平安,說嶺南比她想象的好許多:
首先是充滿野趣;——民智未開吧!
其次是和人溝通變多;——因為聽不懂方言所以得普及官話吧!
相公發現這裡的稻米居然可以三熟!——農業基礎很差,只能先發展這個……
信上洋洋灑灑,語氣輕鬆。可是作為孃家人的杜蘅沒有“看出”絲毫喜訊,總是難免覺得她過的竟是苦日子。
不過裡面有一段,杜蘅還是很認可的:林凌說這裡的水果很甜,又大,她光吃水果都要長胖了。
還說這個“菠蘿”是出海的商人所帶來的,試圖在嶺南大規模種植然後往北開啟銷路;
當地人吃了這玩意覺得酸酸甜甜甚是可口,一度掀開狂購的熱潮;
林凌說假以時日,菠蘿說不定真的可以名列“嶺南名果”。
許多農戶被外地來的客商忽悠,當即就想毀了莊稼種菠蘿去賣,然後被盛如熾攔住。
嶺南道路不便,東西都運不出去怎麼賣?而且嶺南水果眾多,菠蘿這個東西可能一開始新奇,但時間一久在眾多蔬果中並不具有特別突出優勢;
而且最重要的是,糧食砸手裡了起碼還能自己吃,菠蘿卻不能充飢啊!
此外,沿海雖久無戰事,但若是真和海盜打起來了,嶺南的地位可就重要起來了,可是輸糧輸人的要所呢……
杜蘅合上信,看著已經削出金黃色果肉的薛斐白,正在研究怎麼去除果肉裡的尖刺,然後再切好片。
杜蘅眯了眯眼睛,數算起從古至今從異域進入的美食:葡萄、胡椒、核桃、石榴……
似乎離“缺衣少食”的遠古時代太久了,已經很久沒有小麥、高粱等可以充飢的作物傳入了;而上一個引入的,可以讓窮苦人家填飽肚子的糧食,還是十幾年前的“玉蜀黍”;
有些地方也管這叫“包穀”、“包蘆”、“珍珠米”,老百姓更願意叫它“六穀”,即除了“五穀”之外的“第六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