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5 頁)
只有一些沒有政黨偏向的報紙才會支援林子軒,美國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發出了批評之聲,由此可見,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說實話,林子軒對這個時代華人在美國的遭遇並不太瞭解。
在後世的報道中,也只是說美國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具華工的屍骨。
然而,從書上看到的東西永遠沒有親身經歷來的印象深刻。
他雖然在美國留學兩年,見識到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不過這種歧視沒有加諸在他的身上,他無法感同身受。
這一次,看到美國主流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看到他們對華人的歧視和侮辱。
林子軒無法冷靜下來。
張康任對這種情況早已習以為常,沒有動怒,他在美國生活多年,知道這種情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
但這位老者沒有放棄,仍舊為了提高華人在美國的生存權益而奔波。
林子軒原本是來美國打官司的,現在卻陷入了另一樁麻煩之中。
這種狀況對他很不利,他在和美國的主流社會相對抗,現在還只是報紙上的爭論,可一旦引起美國大人物的關注,那就麻煩了。
美國社會一向講究“政治正確”。
這本來是一個司法概念,主要是指在司法語言中要“政治正確”,即“吻合司法規定”或“符合法律或憲法”。
後來卻逐漸演變成為“與佔壓倒性優勢的輿論或習俗相吻合的語言”。
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談話中,凡不符合佔壓倒性優勢的輿論或習俗的話,就被視為“政治不正確”。
現在美國社會的政治正確就是排華,這是美國社會的大趨勢。
無論是張康任,還是施肇吉,亦或者林子軒,都無法改變,他們在和整個美國抗衡。
林子軒冷靜下來,思考著對策。
華人畢竟人數不多,無法造成大量的輿論,在美國,白人是主流,接下來是黑人……
或許該讓黑人兄弟們行動起來了。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林子軒拿著幾張稿紙走了過來。
幾個人圍坐在一桌吃著早飯,包括張康任、王庚、陸小蔓、鄭證秋和周劍允。
林子軒坐下來,把稿紙遞給張康任,然後平靜的吃著早飯。
張康任頗為詫異,不知道林子軒的意思,他看了看稿紙,上面寫著《我有一個夢想》。
“六十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這項重要法令的頒佈,對於千百萬灼烤於非正義殘焰中的黑奴,猶如帶來希望之光的碩大燈塔,恰似結束漫漫長夜禁錮的歡暢黎明。”
“然而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六十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六十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六十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
“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所有人--不論白人還是黑人--都享有不可讓渡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張康任看的頭皮發麻,心臟急跳。
他捂住胸口,在隨身的衣袋裡尋找著藥物,他患有心臟病。
林子軒嚇了一跳,趕忙把藥物給張康任喂下去,他只是想稍微賣弄一下的,沒想過張康任的身體狀況。
等到事情平息,坐在旁邊的王庚拿起了稿紙,唸了起來。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