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5 頁)
文化的鴻溝不是那麼容易抹平的。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是講述中國農村題材的小說,為什麼賽珍珠的小說美國人能夠接受,而魯訊小說的英譯本在美國沒有銷量呢?
除了兩位作家的國籍不同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兩人的寫作方式不同。
賽珍珠的寫法更適合西方人閱讀,中國讀者讀起來就像是翻譯體小說一樣。
在中國,面對中國讀者,同樣寫的是中國農民,她的小說在深刻性上和魯訊沒法相比。
但在美國,面對美國讀者,她的小說要比魯訊的小說更容易被接受,更受到歡迎。
弄清楚這個問題,林子軒認為賽珍珠不需要改變自己的寫作方式,而是應該繼續堅持這種寫法創作長篇小說。
你沒辦法要求一位西方人用東方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和看待事物。
同時,他不打算把《1984》這本小說交給賽珍珠翻譯,因為這本小說太危險了,還是交給永珍書局旗下的編譯所完成吧。
送走了賽珍珠,林子軒接到了一個警告,近期不要離開租界,上海華界不安全。
原因是為了配合廣州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有人正在秘密策劃在上海華界組織一場武裝暴動來推翻軍閥孫傳方在上海的統治,成立上海特別市,實現上海的地方自治。
林子軒曾經參與過上海地方自治的會議,上海計程車紳們一向講究和平的爭取。
想不到這一次竟然要採用如此極端的手段。(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文壇新勢力
在上海進行武裝暴動是極為機密的事情,林子軒能提前得到提醒和他的關係網有關。
他本身做出版行業,旗下有報紙和雜誌,招聘了不少記者,構成了自己的訊息渠道。
他還和上海各大報紙的關係不錯,只要有危險或者不利於他的訊息,都會有人通知他。
這是正常的訊息來源。
馮敬堯掌握著上海法租界的地下勢力,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訊息靈通。
就算是外國人有什麼異常舉動,也瞞不過他的耳目。
有了這樣的關係網,在上海,林子軒想知道什麼訊息,一般都能打聽得到。
他能在得罪蘇聯和日本後仍然安然無恙,除了他的名氣大到讓對手顧忌外,他的人脈關係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至少馮敬堯不會看著自己的女婿死掉。
一旦林子軒有危險,這位幫派大佬肯定會告訴他,甚至會安排林子軒跑路。
可以說,只要林子軒在上海,只要不是派軍隊來圍剿他,他就是安全的。
這一次提醒他的是另外一股勢力,是廣州國民政府中不支援和蘇聯聯合的那個派系。
由於林子軒反對蘇聯,得到廣州國民政府中不少元老級人物的欣賞,他們提醒林子軒是一種示好的表現。
其實,這個訊息林子軒從宋家那裡也能得到。
這就是為什麼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不容易出現意外的原因,因為他們掌握著訊息渠道,哪裡有危險會有人提前告訴他們。
這一天。他到上海震旦大學做演講。
這是震旦大學,不是復旦大學。前者是法國天主教學校,後者是民間集資辦學。
這兩所學校頗有淵源。
震旦大學創辦於1903年。受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獎學基金的資助,屬於私立大學。
到了1905年,法國天主教耶穌會試圖控制震旦大學,將其變為教會學校,這種做法引起學生的不滿,全體退學。
這些退學的學生在社會各界的資助下,籌集資金創辦了復旦大學。
震旦大學從此成為了法國天主教的教會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