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日講官人選,文官論資排輩(第1/4 頁)
面對秦檜的質問和滿朝大臣不善的眼神,魏徵卻非常淡然。
“三鼎甲雖然初入官場,但也都是飽讀經義之人。”
這點無可辯駁。
如果只是中了三鼎甲,可能還會有投機取巧之嫌,畢竟殿試根本不考經義,考的是策問。
但今科的三鼎甲可都是根正苗紅的學霸,狀元、榜眼、探花都在鄉試裡中瞭解元,而且他們還都是會試的五經魁。
能踩著萬千競爭者一路殺上來,這肯定是不怕火煉的真金!
毫不客氣地說,恐怕朝中很多大臣都沒有他們的經義水平高,因為做官和治學完全是兩碼事。
魏徵繼續道:“日講官定員六人,除了三鼎甲之外,自然可以再從其他衙門中擇人充任。”
“有三名老成的日講官主持,三鼎甲又都是飽學之士,只要稍加適應,想必定能擔任好日講官的重任。”
這不就是以老帶新嗎?
這下百官紛紛沉默了。
原本大家是把這留個名額視為囊中之物的,可要按魏徵這麼說,那一下子少了一半,這還夠爭嗎?
但眼下的情況也不是他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還要看看皇帝陛下的意思如何。
最關鍵的還是把經筵這件事定下來,免得皇帝再左右橫跳。
至於人選……說實話,這東西並不是恆久不變的。
幾個人爭相瓜分著從別人那裡搶來的東西,但無論誰搶到手,別人都不會覺得這東西是強盜的,大家都知道這是屬於原主人的。
同樣,日講官的名額就是屬於翰林院的。
六部花了多少年,才把搶來的會試副考官人選變成他們的“慣例”?
所以,一次兩次並不能定下這個日講官的人選,只要重開經筵,大家就還有爭奪的機會。
大家紛紛望向上方,卻見李乾陷入了思索。
“三鼎甲啊……”
“朕這幾日常常召狀元郎入宮,也從他口中聽了不少經義。”
李乾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是諸葛修撰的話,倒是可以。”
“而且另外兩位編修也學識淵博,不如將他們也一併算上吧,朕聽聽試試。”
還聽聽試試,你以為這是菜市場挑魚啊?
大臣們心中腹誹,但面上卻非常欣喜,畢竟皇帝陛下都這麼說了,那就代表他已經徹底認下經筵這件事了。
少三個名額就少三個吧,為了避免他再反悔,大家趕緊將事情定下來。
“陛下,那另外三名日講官便從朝中其他衙門中選取?”
秦檜抬起頭望向皇帝陛下,其他官員們也不例外。
“可以。”
李乾也知道,不給這些人點好處,他們肯定是不幹的。
“另外三名日講官,都要選拔有在州部郡縣任職經歷的官員。”
李乾又給他們加上了一條限定。
大臣們面面相覷,不少人其實能看出來皇帝陛下打的是什麼算盤。
這種事要說不行也不行,畢竟傳了幾百年的慣例了,日講官選拔還從來沒有這種規矩呢!
但要說行也行,畢竟之前日講官也從來沒在翰林院之外的衙門中選過,官員們自己的屁股都不乾淨,這時候也沒什麼立場再反駁和指責皇帝陛下。
“秦相,還有丁侍郎,你們就同外朝商議一下,共同議定出一個名單來,給朕過目。”
“是,陛下。”
門下左侍郎丁汝夔率先應聲,隨後秦檜也回過神來,應道:“是,陛下。”
“好,既然如此,那就先散朝吧。”
李乾說完也沒跟這些大臣們繼續掰扯,而是直接起身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