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第2/2 頁)
默默計算。
72次中的48次,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機率。這的確是一個很強烈的習慣。
要知道對於大多數拳手而言,面對從自己左側來的攻擊,都會選擇向左側閃避;而面對從右側來的攻擊,才會向右閃避。這並不是迎著對手的攻擊上,而是需要一定的預判能力,先微微後仰,超出對手的攻擊範圍,然後再閃避。只有較少人會採取跟對手的攻擊同方向的閃避策略,原因很簡單——如果往同方向躲,身體需要大幅扭轉,而且必須要比對手的攻擊速度更快才能完全避開。動作越大破綻就越多,且速度上也很難達到。
因此,大多時候同側閃避只能起到卸力的作用,比如對手100斤重的拳頭,自己透過同方向的運動卸掉了大部分的力,最後受到了20斤;力的攻擊。
在「完全閃避」和「卸力」之間,大多人當然是希望「完全閃避」的。像沈擎宇自己只有在面對完全沒有預判到的攻擊時,由於已經來不及躲開了,才會透過卸力來自保。
那麼,在野口大沢為什麼會養成這種非主流的習慣呢?
「他的絕招是他的左手擺拳。就像剛才影片裡的那樣,他很喜歡在對手出右拳攻擊他,他的身體往右側搖閃的同時出拳——我們統計了他之前的比賽,這種左擺拳他總共使用過11次,其中命中9次,ko9次,ko率高達100!」
沈擎宇眉毛一跳。ko率百分百!
這樣一來,野口大沢的習慣很容易解釋了:他在往右閃避的同時,利用身體扭轉的力量帶動左臂揮出擺拳,這說白了是一種換拳的策略。他的對手在用右拳攻擊他的時候,右半邊臉是處在沒有防禦的狀態下的,他的左擺拳能夠結結實實命中對手的右下頜,而他自己所承受的只是卸力之後的傷害。這種換拳策略只要能成功就非常划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