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4/4 頁)
德國全線敗退時,雖然軍隊中樂器損失嚴重,但許多輕便的樂器還是儲存了下來,所以口琴隊員們每天都聚在一起,在新鮮空氣裡勤奮練習,為圍觀的戰俘朋友們演奏,甚至當著美國軍官和海外記者的面獻技。
所有計程車兵唱的《國際歌》,《莉莉瑪蓮》,德國的流行歌曲,還有夠音樂會水準的樂曲如《彼得堡雪橇行》和《匈牙利狂想曲》都贏得了包括美國軍人在內的喝彩。此外還有歌唱興趣小組,不久之後又成立了合唱隊,他們在星期天以聖歌和牧歌給一些相聚在一起的音樂愛好者帶來了幸福和歡樂。
戰俘營裡的生活在這些課程開始之後,時間變得不那麼難捱了,每個人似乎都從這些課程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每個人都認真的學習,熱情異常高昂。除了教授義大利語和參加一些音樂興趣小組外,沃爾特在選擇專業課程時,特地報名學習了與自己原本專業毫不相關的建築測量。
戰爭中,整個德國、奧地利幾乎全被夷為平地,百廢待舉。而戰爭結束後,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所有被他們親手毀掉的東西都要靠他們自己再建立起來。因此,從廢墟上建立起一座座新的城市就是最重要的。
而對於沃爾特來說,如果當初參軍是為了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那麼現在重建德國也正是他身為德國人最應該做的,也是他對參加戰爭的一種深刻反省。因此,他特地選擇了建築專業,他要用自己的手,靠自己的能力,重新使德國煥發出曾經的光彩!
每次上課,沃爾特都會非常認真的記錄下老師講述的每一個重點,課後他還時常會去找一些曾經在戰前當過建築工人的戰友,向他們詢問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與他們討論關於力學等建築專業常識。
雖然沃爾特當初是柏林大學的高才生,而且在經濟系中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對於建築測量這個對他而言全新的專業,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他,還是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幸而建築測量專業裡還是會用到不少經濟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度過最初也是最難的入門關之後,漸漸摸到門路的沃爾特也開始在學習上漸入佳境了。
然而當白天充實的度過後,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晚上,聽著戰友們的鼾聲,沃爾特總會輾轉難眠,想念爺爺和雲的念頭總會自動的跑出來,佔滿他整個思緒。
“真想你們啊,現在你們到底在哪裡呢?”
尋訪
當我風塵僕僕的踏進維也納土地上的時候,已經是在德國投降二個月後的7月中旬了。自從1944年逃命似的離開維也納到如今再次重回這塊故土,已經快要一年的時間了。當初走的時候,戰火紛飛,我們是拖家帶口的逃難,而今再回來時世界已經又變成了一個新的格局。此情此景,怎能讓我不觸景生情,唏噓不已?!
這裡的一切和我當初離開的時候相比,除了多了四國計程車兵巡邏外,依舊沒有多少變化。目及之處無不是廢墟,幾乎讓人無法辯識自己身在哪個街區。不過,還是有些廢墟上時而會有路牌留存下來,它們或貼在殘存的房屋立面上,或懸掛在聳立於碎石中的杆子上成了指路三角尺。依靠著這些殘存下來的路牌和記憶中的印象,我找到了叔叔的家。
那裡在去年大轟炸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廢墟,只是當我看見廢墟中居然長滿了綠色植物的時候,不禁有些熱淚盈眶,心裡酸酸的,但又感覺到了重生般的希望。那些植物大多數是隨風而落地便生根發芽的蒲公英,一叢叢的生長在碎磚亂石之上,花朵已經含苞待放,多美的景象啊!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平時並不起眼的蒲公英竟然也能生長的如此美麗!
看著這些蒲公英,我不覺的想到了我們的生活。其實人類和這些隨風落地而生根發芽的植物有什麼區別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