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滿門忠烈的侯官林氏(第1/2 頁)
1899年。
林旭死後的次年,林覺民12歲了。
自幼聰慧的他在嗣父林孝穎的陪同下進了考場,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童試。
古代的科舉制度,主要分兩步。第一步是資格考試,也就是童試。
第二步才是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
而童子試又是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
古人不像現在,只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三個重要考試,古人卻有六個,每一關都能淘汰絕大多數人。
面臨這麼重要的考試,林覺民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情!
他在考卷上,寫下了七個大字:“少年不望萬戶侯。”
這句話的原型出自蘇軾《送張嘉州》裡的“少年不願萬戶侯”,意思大概為:年輕人不能總想做大官,而應該想著做大事。
寫完後,林覺民直接交白卷,在周邊考生瞠目結舌的目光中走人。
1902年,林覺民被送進了全閩大學堂學習。
1904年,錦巷七星君廟。
一個少年站上了演講臺,他大呼“中國非革命不能自強。”
這是17歲的林覺民。
1905年,林孝穎做主為林覺民娶親。
林孝穎為林覺民指定的妻子是離林家幾百米遠,家住文儒坊的陳元凱家的女兒陳芳佩(字意映)。
林覺民出人意料的沒有反對這門包辦婚姻,並且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感情出奇的好,在婚後相知相戀。
故居的庭院裡有林覺民與陳意映的銅像,林覺民坐在石墩上,身穿著民國的學生服裝,左手拿著手,面帶著微笑,抬頭看向一旁給他披外套的妻子。
如果光是看這個銅像,陳灝可能沒有太大的感觸,但聽著導遊講解林覺民夫婦兩人的故事後,陳灝心頭百感交集。
他的腦海中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幕:
秋末冬初之際,梅樹下。
月光透過寒梅的虯枝,疏疏斜照進古香古色的宅院裡,映著窗前一雙璧人。
一個英俊多才,一個知書達理,兩人互相進步,互相理解對方。
1907年,林覺民東渡日本,前往慶應大學深造學習,並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也是從此之後,林覺民的生命開始了倒計時。
1911年,林覺民和堂弟林尹民、族兄林文,一同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中。
4月27日,近代中國歷史上迎來一次重大的轉折點:
廣州起義!
一百二十餘名革命黨人帶著一腔熱血直衝總督衙門,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林文、林尹民當場戰死,林覺民身中數槍,被清軍逮捕。
在水師提督衙門受審的時候,水師提督李準想要招安林覺民,但林覺民毅然赴死。
臨死前,他說:大清索我的命,我誅大清的心!
兩廣總督張鳴岐下令曝屍十天,未死的同盟會成員潘達微先生冒著危險,組織人員把散落並已腐爛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遺骨收殮安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廣州起義失敗後的一個早晨,林覺民的兩封訣別書《與妻書》、《稟父書》也終於送到了福州三坊七巷的林家老宅。
看到《與妻書》後的陳意映,幾度昏厥,當場便要追隨林覺民而去。
但當時陳意映還懷著林覺民的骨肉,林覺民的父母跪著求陳意映,但也因為悲傷過度,陳意映提前生下遺腹子,並且在兩年後,積鬱成疾隨林覺民而去。
聽到這個結局,顧南溪和姜雨晴二人眼眶溼潤,被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情之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