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第2/2 頁)
一本報告。讓所裡參加,這正是農經室的任務,白剛沒有課題負擔,便派他去參加,使他有機會到上海、江蘇、四川等先進縣去考察。考察的結果,他看到廣大農村都處於貧困之中,即便南方的糧棉高產地區,糧食畝產千斤以上,畝產皮棉百斤,在那個年代,產量算十分高了,但除去成本除去徵購也難得富裕。
一些富裕社隊主要是依靠工副業,當時叫做&ldo;以工補農&rdo;。從全國有名的富裕社隊他得到了啟示:只靠種植糧棉油,農民再艱苦奮鬥也擺脫不了貧困,其實道理很明顯,農民人均一二畝地,國家拿走一部分徵購,購的部分都是低價。還要養社、隊一批幹部,除去生產成本,農民剩下的還有多少,把農民都死死地捆在土地上,怎麼能富裕起來?不少地方,農民辛苦一年,一家老小還填不飽肚子啊!
根本出路是必須把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允許他們務工經商才能擺脫困境。一些富裕社隊,都是這樣。雖然有些做法和現行政策牴觸,但當地領導多是睜隻眼閉隻眼,有些地方已經是半公開了。所以他決定進行&ldo;建立農工商綜合經營的農業經濟體制&rdo;的研究課題。在全國十個重點縣調查的總結匯報時,他詳細談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國家農委領導的贊同。白剛向所裡詳細匯報以後,他的課題也得到了批准。
這樣就必須擺脫&ldo;以糧為綱,一切砍光&rdo;的束縛,衝破政策上的許多條條框框,轉變一提農業就是種植業,一提農民就是種地的傳統觀念和認識。可是當時還是人民公社體制,非議&ldo;以糧為綱&rdo;仍然是一個禁區。讓農民搞商業,更是國家政策不允許的。連雞蛋都必須賣給國家,何況其他?雖然允許社隊搞集體企業,但當時政策卻只允許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銷售。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