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56(第1/6 頁)
朱由校勉強做通了英國公的思想工作, 他還去做定國公、泰寧侯、還有上次跟著他出徵的那幾個侯爺的思想工作。
這些世襲的勳貴,他們的爵位是與大明朝的生死存亡連在一起的。皇帝過的好,他們未必會有錦上添花的、過得上更好日子的機會。但是皇帝想起他們了, 想找他們借銀子——頭疼心疼渾身疼,借出去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不借的話, 以在目前的君權泰半迴歸到了皇帝手裡的情況下, 就是不翻找以前各家的小辮子,也會讓他們的日子萌生陰影, 天天提心吊膽過的生不如死。
更何況天子還說了, 對借銀子予朝廷的勳貴, 其子弟在同樣條件下優先錄用、優先選派為帶兵的將官。
哎呀呀,被天子想起來、被天子看中了,原來走路都帶飄的,現在則變成是喜憂參半的事情了。英國公和定國公倆人得了天子親自解說借銀子之事,沐國公人在雲南太遠了夠不上, 徐家兩國公一南一北的, 則由英國公和定國公分頭做工作。
怎麼辦?能怎麼辦?出銀子唄。敢不出嗎?成國公府的前例在那裡擺著呢。誰家能一點兒違法之事都沒有啊。
就當是花錢保住世襲國公的傳承了。
等京城裡的勳貴都聽說了籌款之事,知道天子要為今年的黃河籌措三百萬銀子的時候, 前面有這些勳貴已經溝通好的榜樣, 他們準備了認購國債的標準:國公十萬兩、侯爵是六萬到八萬,伯爵是一萬到五萬兩。
這個數額標準是照顧那些只剩了世襲爵位的人家。要是連這個數字都拿不出來也不勉強。反正以後是別想在京營禁軍中謀個混飯的位置了。
勳貴們同意借銀子治理黃河的訊息、還有認購標準被戶部尚書汪應蛟得知以後, 他立即就去養心殿求見, 敦促天子趕快把銀子收過來。
朱由校搖著腦袋說什麼也不肯。
“汪卿, 這屬於朝廷和私人之間的借貸, 抵押物是後年或者是大後年的秋稅。你讓朕去收銀子,到時候朕拿什麼還?秋稅可是解到戶部、由戶部同意安排花用的。”
汪應蛟瞪眼,“陛下,這天下是朱家的。”
朱由校立即冷笑著反唇相譏:“朕要是昏君,這天下可能有朱家的幾分。但是你看朕有昏君的潛質和向昏君發展的趨勢嗎?”
汪應蛟雖多喜歡倚老賣老,但是天子說出來這樣的話,他還真不敢頂牛往上衝。只好放下身段,苦口婆心地請天子去與勳貴收銀子。
“陛下,只有收到了銀子了,臣才好告知工部可以繼續治理黃河的計劃。這都是為了大明能夠千秋萬代的大事情。”
汪應蛟放下身段了,可仍是一臉小皇帝不成熟、怎麼不從祖宗基業考慮的痛心疾首狀態。
對著汪應蛟這樣只認銀子的戶部尚書,朱由校真有點兒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
“汪卿,朕出頭說服勳貴出銀子為大明朝廷做事是應該的,然後朝廷要按照借貸程式、準備好所有的檔案,公事公辦比較好。不然像之前朕給三邊補了糧餉,然後朕就沒見到戶部有計劃、什麼時候把銀錢還給朕的。
兩年了呢。
朕要娶媳婦的時候,你裝沒三邊墊糧餉那回事兒。那是朕的私房銀子,朕只好認了。可現在朕不敢再出頭了。不然以後那些勳貴問朕要賬的時候,朕怎麼辦?你也知道內帑金都拿去東北用了,皇莊的收入也是有數的那麼些,也就勉強夠內廷使用的。戶部連著兩年沒有給內廷撥款了。唉,你讓朕以後拿什麼養兒子啊。”
汪應蛟早就知道天子不會把三邊糧餉的事兒放過去的,不然也就不是太/祖的兒孫了。他嘆口氣,眯著眼睛看著堅決不肯退讓的天子,無奈地說:“陛下,臣要是有餘錢,別說三邊的墊款,就是內帑金這幾年拿出來的,